南宫珞兮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84章 梦图原火,深渊集,南宫珞兮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焰心纪元·元年·霜月初四。
沈茉凌抵达焰梦世界最东缘的一片无名旧域,旧图谱中标识模糊,仅记作:
“原焰界 · 第五无桥地”
—
这是一处被七域焰频系统长期忽略的边域,无图桥链接、无梦象登记、无焰频流入。
若非沈茉凌焰图远行,亲赴其地,此域依然沉于焰梦图义结构之外,仿佛不属任何制度、不归于任何文化之焰。
—
她抵达时,夜色沉灰,焰频图镜无法成像,连最基本的梦象捕映装置都处于“非焰区无感”状态。
她未携助手,也未传焰帛。
她只带一支焰笔,一册空帛,一盏古制焰灯。
她的目标只有一个:
找到那帧焰频图志系统标为“梦象初焰”的——第零图。
—
她步入一片灰岩峭谷。
地上无焰草,风中无象音,四周似曾经燃烧又早已熄灭。
谷底有石碑,形制古旧,非唐制、非焰塔式,更非任何现存图义域中常见碑制。
石上未刻焰语,而是雕一条单焰图链——简单、粗粝、却具某种无法忽视的结构美感。
她认得那图链。
那是曾在“图桥自治十纲”讨论前夕,由系统突发识别出的“原火图焰编号x0-99”之主链。
—
沈茉凌跪坐碑前,将焰笔悬于空帛上方,不落墨。
她心知:
若此图确为梦象起点之一,那么她今日之行,不是为解析,不是为传播,而是为确认:
“焰梦文明是否来自某个超越制度、超越语言、超越文化系统的图义本源。”
—
就在她凝视图链时,焰灯忽暗。
非风扰,也非燃尽,而是像被某种“象义沉默”所覆盖。
她缓缓举笔,在空帛上照着碑链画下第一笔。
瞬间,帛中并未生成任何系统注释,也未有映链自生。
唯有一道微弱焰脉自帛心浮现——焰色非七域制焰色谱,而为一种混杂着灰银与淡橙的过时“魂焰色”。
—
魂焰色,在焰频制度前史中曾短暂出现。
当时的定义是:
“梦象不依意图成桥,不以义识构图,而是凭梦主未觉之记忆映形。”
沈茉凌抬眸望碑,低声道:
“这不是焰图——这是焰骨。”
—
她将焰笔再次落于帛心,一笔未画,焰线自生。
焰频记录下这一刻时,系统并未认定为“图义绘制”,而自动归入:
“焰象唤回”
亦即——帛图非由人为构图,而是由环境与记忆唤出结构。
—
随后,她画下第二笔、第三笔……未及五焰,帛图已满。
图中浮现一组从未在焰频系统中出现过的义点结构,呈四角星射状排列,非桥非链,但具备高焰映值稳定特征。
系统罕见浮出提示:
【焰图结构已超出图义通例】
【义桥未识别,图谱映深率达92.4%】
【建议标识为“焰象骨链·预遗图”】
—
沈茉凌静坐许久,未尝继续绘图。
她将帛卷缓缓收起,注入微焰封存。
帛上未署“原火”,而书一行小焰字:
“非我所图,非我所识,焰自彼来。”
—
她仰望碑后,一处裂石间隐约有几枚残碎帛片。
她拾起其中之一,其帛色早已灰化,仅残留一焰线,斜入一处点状图心。
这一线一心,与她所绘几无出入。
她知,这片荒芜之地,或许真曾燃起“梦象之初焰”。
—
焰心纪元·元年·霜月初七,沈茉凌仍驻原焰界谷中。
七域已传来系统告知:沈茉凌于梦频外上传“焰象骨链预遗图”,系统虽未标注分类,但其义映强度达到史上前三位,且与历代图桥核心构图重合比超过七成。
焰频志者称之为:
“焰骨结构现象”。
—
焰骨结构:
是指未通过常规图义构桥、非逻辑层层映射,而是由潜在梦象记忆以“结构之感”浮出的图形单元。
它不具焰桥的线性逻辑、也不含义链的解析导向,却能被多梦主直觉识别为“有义”,而义之所在,则因梦主背景各异而漂移。
焰频系统技术记录如下:
焰骨链稳定性:高;
焰义漂移性:极高;
群义一致性:中等偏高(但无共释);
构图行为:非外显输入,多数源自无意识图焰触发。
—
斐如意在通义塔收到报告后,沉默良久。
她手抚旧帛,缓缓在边上写下:
“焰图若为语之代身,则焰骨或为梦之骨髓。”
—
沈茉凌在原焰界的第四夜,忽于谷南风蚀石崖下,见一帛槽。
帛槽深嵌崖内,封口处为石盖,其上有已磨蚀尽半的焰纹,无法识别原义。
她将焰笔抵崖石,未曾强开,只焰意微触。
片刻之间,帛槽石纹竟起共鸣,生出点状微焰,逐条蔓延于槽口,如千年之后仍存焰象感应。
她以帛轻拂石槽,帛中自浮出三条焰链,一心九焰点。
其形——与她三日前在碑前所绘,惊人一致。
她低语:
“这里不是梦象之初焰的唯一起点,但或许是梦象结构被首次‘记录’之地。”
—
她不强入帛槽,只将焰图照描于随身帛上,并以焰笔附记:
“焰非文字,焰非图解,焰或是梦的骨骼。”
—
通义塔主镜在焰频更新图志时,自动识别此一新类结构,不归入“桥”“链”“索”之下,而新设一类:
“焰骨(Flame ossatura)”
—
系统描述:
【焰骨图构并不导出义结构,而生成梦象记忆结构】
【建议作为图义文明“非语言型梦源结构”入史】
—
焰频首次向世界发出:
《焰骨预告公帛》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