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叶凋谢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61章 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,大唐天将军,落叶凋谢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
武庙在华夏历史上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文化意义。</p>
如文庙一般,历代大臣都以进入文庙为殊荣。</p>
精神的传承,也尤为重要。</p>
“侍中深得朕心,武庙之事,可以推行。”</p>
“除太公、留候、十哲外,现阶段选择六十四将。哲,为武将的楷模,不要计较品行的瑕疵。古今六十四将,也以将略为优,不计德行。由政事堂、兵部、天策府、集贤殿,一同选拔自王忠嗣前六十四将,前至周代。”</p>
“届时,由朕亲自过目。”</p>
“我朝为中兴之朝,将领多有功绩,堪过古人。此代将帅,当选拔八人,列于武庙之中。于寿终正寝后,与古将同祭祀,共添武庙七十二将。”</p>
“自此以后,凡有大功,为将帅表率者,由朝堂共举,可以入武庙。”</p>
李瑄同意颜真卿所奏立武庙之事。</p>
也提出自己的要求。</p>
武庙六十四将,不能搀杂政治因素。</p>
吴起杀妻求将也好,白起屠杀俘虏也罢。</p>
那是古人的事情,今人可以批判他们失德。但不能否定他们在军事上的巨大建树。</p>
当学习他们的统兵、治军、兵法、战略。</p>
而大唐现在的新兵制度,是为更远大的目标而奋斗。定要约束军纪。</p>
由于历史上的武庙,并不能令人心服口服。</p>
李瑄言以王忠嗣之前,是想将王忠嗣也列为武庙将领。</p>
他一生无败仗,有将帅气象,绝对够这个资格。</p>
至于当今八个武将,现在还不是选择的时候。</p>
即便没有战斗,还可以从其他方面,获得彪炳青史的成就。</p>
“臣等遵旨!”</p>
“启奏陛下。孔子为文宣王。按照礼制,陛下当为主祭太公,封武王名号。以示武庙之正统。”</p>
颜真卿再奏。</p>
在军事上,没有人比李瑄更适合封武庙。</p>
古今帝王将相,更无堪比李瑄的赫赫武功。</p>
然李瑄是帝王,武庙只供奉臣子。</p>
“孔子为宣,太公为成。今追封吕尚为武成王。望大唐将士向吕尚学习,既可为为社稷征战的太公,也可以为匡扶国家的尚父。”</p>
李瑄给出姜太公的封号。</p>
“陛下英明!”</p>
文武百官没有过多的意见。</p>
今日的朝会,也正式结束。</p>
在结束前,李瑄宣布休朝七日,待李隆基大敛以后,再重新开朝。</p>
李瑄下朝会召宰相们到政事堂,与宰相们讨论当前国事,与规划事宜。</p>
计划在今年,长安城诸坊诸市道路,全部铺设成水泥路。</p>
于明年之时,开始正式铺设两京古道的水泥路。</p>
更多的百姓选择加入水泥、沙石的制作。</p>
……</p>
李瑄出政治堂后,见李适之,然后与李适之又到兴庆宫,祭拜李隆基。</p>
刘单已经开始为李隆基主持祭祀仪式。</p>
李瑄向刘单交代关于李隆基陵墓的修建之事。</p>
要求七个月以内完成,不必太过壮丽,以节约为本,可以使用水泥,加固陵墓内部。</p>
陶俑可以名匠烧制。</p>
金银珠宝、丝绸的陪葬,适当即可。毕竟李隆基享福的时间可不少。</p>
不是李瑄苛刻,即便李适之死亡,亦是如此。</p>
如果他死了,他会留下遗诏,将他在青山中掩埋,不必立碑,永久长眠。</p>
省得被一群摸金校尉光顾。</p>
“对了,杨贵妃得知先帝逝去以后,作何反应?”</p>
最后,李瑄向刘单询问这件事情。</p>
刘单既然任商部尚书,也一直兼任着兴庆宫使。</p>
管理着兴庆宫的事物。</p>
“回至尊,据太真观中的女道士汇报,贵妃在得知先帝亡故,只是对着道祖祈福,一夜未眠,无法猜透她的感想。不过想来也不会有什么了。贵妃经历恩怨情仇、荣华富贵,又家破人亡后,似乎已真心向道。”</p>
刘单向李瑄回答道。</p>
“她没有提出祭拜先帝吗?”</p>
李瑄疑惑。</p>
“并无!自入太真观后,贵妃清茶寡淡,素衣不妆,未踏出太真观一步。”</p>
刘单向李瑄回答道。</p>
“盛世牡丹,终将过去。不必多监视了。”</p>
李瑄吩咐一声。</p>
杨玉环和李隆基一样,也非常复杂。</p>
天宝之年,是和杨氏连在一起的年代。</p>
杨玉环是杨氏最重要的人物。</p>
因她的存在,杨氏一发不可收拾。如果只是奢靡无度,国家也不会崩溃的那么快。</p>
然而连卖官鬻爵,都能肆无忌惮。</p>
两次南诏之战的失败,因隐瞒败绩,冤魂无法归来。</p>
从上到下,都已腐烂,所以李瑄借助安禄山叛乱,轻轻一推,李隆基时代倒塌。</p>
“至尊,先帝后宫佳丽颇多,是否按照制度行事?”</p>
刘单不得不向李瑄询问这个问题。</p>
“变革已如火如荼,你觉得皇权更大,还是百姓更大?”</p>
李瑄反问刘单一句。</p>
“臣下知道该如何去做?”</p>
刘单赶紧回应。</p>
故国三千里,深宫二十年。</p>
一声何满子,双泪落君前。</p>
历史上的杜甫曾在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中写到“先帝侍女八千人”。</p>
实际上李隆基在长安、洛阳两地,各皇宫、行宫的宫女远远不止八千人。</p>
这些其实都是以“后备妃嫔”使用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