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山漫行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0章 辩经,女县令,青山漫行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和尚道:“既有因果,何需辩论?”
孟谷道:“如不辩论,怎知善果?”
和尚道:“善因既得善果,恶因自得恶果。”
孟谷道:“昔日佛祖割肉喂鹰,秃鹰不知感恩反而变本加厉,岂非善因恶果?然,佛祖慈悲未生嗔怪,只因心有大光明。”
和尚道:“施主认为何为大光明。”
孟谷答:“如来。”
两个和尚连忙低吟“阿弥陀佛”不再说话。
后来王震用胳膊肘怼了怼刘大力小声道:“哎,大力兄弟,听懂了吗?”
刘大力茫然的摇摇头。
“这俩和尚到底在干嘛,是不是怕咱们大人上山啊?”
刘大力小声道:“不知道。”
片刻后两个青衣和尚朝两边站定,双手合十道:“施主请。”
孟谷微笑叫上两人道:“我们走。”
大光明殿外众多僧人排排盘坐,孟谷走过去的瞬间,众僧人齐齐转头看向他。往日里他们或许有竞争摩擦,今日很自觉的以觉明为首。
孟谷一眼望去,目光在其中几位身上停留片刻后向开觉寺方丈道:“见过觉明大师。”
觉明起身打了一个佛号:“阿弥陀佛,觉明回礼。”
以大光明殿内的阿弥陀佛为界分为两边,王震刘大力随孟谷盘腿坐在蒲团上,一眼望过去双方人数差距巨大,若是换个角度看倒是有点像孟谷讲课。
周围的百姓早已安静下来,如此庄严的场景让他们下意识的不敢多言。
孟谷道:“耽误了大师们的时间,孟谷深感不安,此行虽然冒昧,却为众生如来,还请大师见谅。”
觉明道:“施主客气了,佛教本就有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辩证纠正就是教人成为一个更圆满的佛,此乃修行之一。”
孟谷道:“佛家讲出世入世,大师是出世之人,我在红尘中前行。这世间万物万变常有新意,我们是该坐下来聊聊。”
觉明道:“世间万变,唯心本正,当不为外物所动,这亦是众僧坐在这里的原因。”
孟谷微微一笑:“我与大师虽走不同道路,最终而言都是殊途同归,大师请!”
“施主请。”
孟谷道:“敢问大师如何才算上是一位真正的佛门弟子?”
觉明大师道:“阿弥陀佛,贫僧师弟觉悟对此修行已久,由他为施主禅说。”
“可。”
觉悟和尚道:“法华经中有云,如是之人,不复贪着世乐,不好外道经书手笔,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,若屠儿、若畜猪羊鸡狗、若猎师、若街卖女色。是人心意质直,有正忆念,有福德力。是人不为三毒所恼,是人少欲知足,能修普贤之行。”
孟谷道:“以大师观点真正的佛门弟子不贪着世俗之乐,不修无量之外经书,不亲近执念过重之人,不打妄语且知足常乐?”
王震在后面小声的道:“大人这么一说好懂多了。”
觉悟道:“阿弥陀佛,施主慧根深种。”
孟谷道:“那在大师眼里这五点那一点最为重要?”
觉悟道:“不打妄语且知足常乐便会形成平常心,有了平常心自然会远离执念过重之人,少了执念自然不会再贪着世间俗乐,再学无量之经正法、正见、正性、正法身,成无垢之身,五点相生相伴乃人生境界,并不轻重之分,乃水到渠成之路。
孟谷点头,又道:“孟谷一路到石山县,偶遇一百姓,家中甚是贫穷,他每日为衣食而奔波,却养不活家中老小,老母妻儿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。然而他隔壁之人因行不正当手段家有许多余粮,他趁人不备偷偷拿了些粮食给父母妻儿果腹,事后由于家中只有他一个壮丁没有说出实情,在大师看来他该如何不打妄语知足常乐进而拥有平常心?”
孟谷此话一出,瞬间引起百姓共鸣,原本安静的百姓们纷纷小声说起了自家的不易。
“阿弥陀佛,众生皆苦。”觉悟并未回答,低声说了一句佛语。
孟谷抬手示意大家安静,这时一位穿着亮黄身披红色袈裟的的僧人道:“贫僧慈善堂明慧见过施主。”
孟谷看着他笑而不语。
明慧道“一日一位老丈来寺庙,向佛诉说自己生活困苦,每日都要忍受饥饿,佛陀并未回答他,而是给他看了自己的前世,他前世乃是富贵人家,生活挥霍无度。欲知前世因,则今生所受者是,欲知后世果,则今生所为者是。”
“哦豁”孟谷听了眉头一挑,笑眯眯的道:“如和尚所言万事皆有因果?”
“阿弥陀佛”明慧道“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。”
孟谷道:“众人皆知公鸡打鸣,太阳就该升起了,事实上,无公鸡打鸣,太阳照样东方升起,此乃非因非果。”
路遇一娃娃手中拿着一风车,娃娃跑的越快,风车转的越快。事实恰恰相反,风不需要风车也能存在,而风车需要风来转动。在没有风车或风车不转动的地方也可以观察到风,我们有理由相信风在娃娃跑之前就已经存在。
一对双胞胎从出生便分隔两地,一个在天南一个在地北,两人不知对方存在且各自从未离开自己所住之地,一日其中一人被人袭击致死,在这一瞬间另一个突发心梗而亡,民间常言血脉至亲心灵感应,无因无果。”
“这...”明慧看了一眼孟谷一眼,低声说了句“阿弥陀佛。”
孟谷又看向觉悟大师道:”佛言,众生皆苦,唯有自渡,在大师看来这些困难的人该如何自渡?”
那边跟明慧坐在一起的和尚道:“他这是什么意思,对别人都是大师,对我们方丈却直言和尚?”
他这话明慧自然也听到了,心中不免生出一股不服气。又见孟谷回到刚才问题,直接忽略了他,于是直接道:“人需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接受一切的境界,不可动辄求神佛给予,观施主心未有迷,全可自己做主矣。”
孟谷心道:“好家伙,这是在说我这个县令不知解决民生疾苦,却跑来依赖他们的解说啊。”不过既然你递了台阶,本官不往上走就对不起你了,于是极为真诚的道:“明慧和尚说得在理,本官身为石山县县令,自当让我县管辖内的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,敢问和尚在座的诸位可算是本县管辖内百姓?”
明慧道:“我等皆为方外之人,富裕生活于我们皆是过眼云烟,不足以提起。”
孟谷道:“大辰律法僧侣篇第一卷第十二条,凡大辰境内庙观受我大辰百姓供奉者,皆为当地衙门所管辖,受以一定数量的课田,不在纳税范围。照和尚你的意思尔等名下课田本官是否该收回,然后上书皇城言明你等乃方外之人,不归我大辰管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