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清皓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章 续写昨天的内容,深秋情结,陈清皓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不一会儿赵凤江买了早餐给程启琨送来了,到宿舍门口听程启琨在唱歌,便止步在门外静静地听歌,等到唱完了才敲门进去,一边把饭递给程启琨一边赞美道:“没想到程大夫嗓音这么好,歌唱得真好听!”程启琨说声“谢谢”,接过早餐刚要吃,这时突然一个护士急匆匆的来告诉程启琨:“程大夫,不好了!刚才你哥哥从县医院打来电话说你父亲过世了!让你赶紧快去呢!”程启琨一跺脚:“哎呀爸爸!儿子对不起你呀!我昨天晚上应该去看护你的,可惜呀!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!”眼泪顿时扑簌扑簌往下掉,赵凤江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呆了,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寻思道:“哎呀!这话怎么说的,程大夫为了抢救我儿子,病重的父亲都没去看护,唉!真是好医生啊!好人!这么大的恩情这辈子我们都不能忘啊!”他上前扶着程启琨的肩膀好言劝慰,赶忙用自己的摩托车把程启琨送到了县医院。后来,赵凤江特意给程启琨送了一面锦旗,上面写着“救死扶伤、妙手回春”八个金黄大字,程启琨把锦旗挂在医办室,不是显摆,是为了提醒自己:这是老百姓对他的信任和鼓励,永远不能忘本。
程百宏是那天凌晨六点多忽然意识不清的,右侧面部及右侧肢体瘫痪,那时没有ct机,赶紧做了腰穿,经会诊后考虑为脑血栓形成,估计可能与使用止血药有关?不一会儿,程百宏突然剧烈抽搐,憋气,颜面青紫,静脉注入抗惊厥药物无效,很快呼吸停止了,抢救无效,溘然长逝!年仅五十四岁。程启发回家找马车来拉遗体,程启琨在太平间守着,心如刀绞,眼泪不住地流淌。
丧事办完后,程启发这次实在忍无可忍,先把姚彩茹狠狠地揍了一顿!然后非要把她休了不可,最后,姚彩茹的父亲、哥哥和姐夫都来了,给程启发和母亲赔礼道歉。完后,母亲让客人们都去西屋歇着,把儿子程启发留在东屋里跟他说:“离婚容易,可是再婚不容易啊!何况还有俩孩子呢!我知道自己的病也不会有多少时日了,近来,家里的祸事接连不断,经不起折腾了,平安最重要,听妈的话,就再原谅她一次吧,她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,她不懂事,以后多跟她讲些人情道理,引导她向善吧!”程启发很孝顺,一向都听母亲的话,又和程启琨商量了一回,程启琨也同意母亲的意见,父亲已经走了,本来病重的母亲更加孤单,不能再让她老人家受什么打击了,离婚的事程启发也就不再提了。
程百宏走后,赵淑芝暗自叹息自己命运不济,心里的苦水不知向谁倒?不禁想起了很多往事:
赵淑芝的命可真苦呢!她父亲兄弟三人,父亲排行老大,是个半傻不苶的呆子,整日里疯疯癫癫的,在抗日战争初期就去世了。老两口只生了两个女儿,大姐比赵淑芝大十几岁,早已出嫁了,只有母女俩相依为命。人有旦夕祸福,偏偏母亲又得了胸口疼的病,整天烧心、反酸、呕吐,吃不下东西,据说当时请先生看了说是“噎食”,勉强维持到1944年秋就去世了,从此赵淑芝便成了孤儿。二叔、三叔张罗着办了后事,依照本地习俗,按顺序由二叔把她领回家里抚养,她父母留下的田地和房产自然也都归二叔了,以后她的一切都得听二叔安排了。
1945年正月,村里来了很多八路军,还有几个女兵呢。八路军在村子里开展减租减息,训练民兵,号召青年们参加八路军抗日救国。那年赵淑芝虚岁十六,已经是个大姑娘了,整天跟着嫂子、姐姐们一起做军鞋,还跟女兵们学写字,学唱抗日救亡歌曲,蹦蹦跳跳的非常快乐,她感受到了部队大家庭的温暖,失去父母的忧伤仿佛被八路军带来的春风吹走了,和女兵们相处的日子虽然不长,可她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,好像是一个大人了。一天,她听说八路军就要开拔了,她再三央求要跟着部队走,因为她聪明能干,所以女兵们都很喜欢她,便向首长替她求情,首长见她非常机灵,说话干脆利落,一点也不胆怯,听说她还是个孤儿,在二叔家一起过活,又好学上进,便说让她先当一名护士,待明天随部队一起出发,让她做好准备,但必须征得叔叔的同意。当她满心欢喜地回家跟二叔说八路军首长要带她走时,不成想二叔把她哄进屋里,然后锁上房门,大声斥责道:“一个姑娘家家的,当什么兵?你给我听好了,你爹娘没了,二叔代你爹娘管你是理所当然,我得为你死去的爹娘负责,实话告诉你,昨天二叔做主给你订了一门上好的亲事,就是邻村的大户马家,人家有房有地,富得流油,择个良辰吉日就送你去完婚,二叔也是为你好,你就在屋里老实呆着吧!哪儿也别想去!”说完吩咐二婶:“告诉家人们,没我的话,谁也不许给她开门!”二叔当真给她订了上好的亲事吗?其实是把她给卖了,邻村有个姓马的土财主,在左近几个村子中也算是说得出的上等人家,可只有一个独生子,偏偏是个病秧子,眼看病入膏肓,没多少时日了,听了巫婆的话,说赶紧找个姑娘结婚冲喜,兴许还有救。二叔收了马家的钱,看中了他们有些家底,侄女嫁过去不愁吃穿,便答应了这门亲事。
赵淑芝被二叔锁在屋里的第二天,八路军按时开拔了,赵淑芝在屋里干着急没办法,终究胳膊拗不过大腿。过了几天,她被一乘小轿抬进了马家,那个重病的公子在结婚后第三天便死了,当天,趁婆家人办丧事忙乱之际,她偷偷逃了出来,藏在了三叔家。小时候三叔就非常疼爱她,这次为了她的婚事三叔跟二叔还吵了一架,可是长兄如父,还得二叔说了算,在旧社会, 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是绝对不可违抗的!三叔又能咋地?如今她跑到了三叔家,三叔安慰说:“孩子,到三叔家就没事了,我看谁敢来找你,我就跟他拼命!”赵淑芝因为被二叔卖了一回,跟二叔便有了嫌隙,说啥也不肯再回二叔家了,跟三叔哭诉道:“三叔,我知道您最疼我,这次我哪也不去了,就在三叔家过,我保证听话,还能帮三婶做饭、做针线活。”三叔含泪道:“好孩子,你放心!你爹娘都没了,你就是我的亲闺女,三叔这儿就是你的家!你二叔抢你,无非是为了你父母留下的田地房产,这些三叔都不要,这样,你二叔自然就不会说别的了。三叔只要平平安安把你养大,然后找个好婆家,三叔就算对得起你和你死去的爹娘了。”果然如三叔所说,二叔听三叔说不要赵淑芝家的田地和房产,也就没再坚持要赵淑芝回他家,从此,赵淑芝便在三叔家住下了。
过了几年,有人给赵淑芝说媒,介绍的就是程百宏,三叔不放心,先去打听了一回,程家的日子还不错,然后相看了小伙子,人长得很英俊,于是,三叔做主把赵淑芝嫁给了程百宏。
到如今,程百宏先走了,她虽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病,可她小时候见过母亲的病况,所以她心里知道自己已经没多少日子了,想安排一下后事。眼下,大儿子和大女儿都已经成家并有了孩子,二儿子程启琨也到了该婚娶的年龄了,她非常希望能看到二儿子娶了媳妇,只是这孩子的心思都在想着给母亲治病,总是不找对象。还有两个小女儿,以后可怎么办呢?这天,她召集了全家人开个小会,把村干部也请到了家里,慢慢地说了遗嘱:“今天麻烦各位村干部来我家,先请大队会计给写个分家单吧。第一是房产问题,现住的房产全部归二儿子程启琨,大儿子程启发另选宅基地盖新房,家里已经准备好一幢房的砖瓦,还有几棵树木大儿子程启发盖房都可以用,山上的石头自己去挖就行了,家具哥俩对半分。第二是关于两个小女儿的问题,她俩都是孝顺孩子,伺候我也很辛苦,为了我耽误了学业,她俩原本学习成绩都不错,以后要让她俩继续复课念书,若有机会考上大学就由程启发、程启琨哥俩供俩妹妹上学。总之,两个小女儿就由俩哥哥抚养大,程秀清也要多关心她俩,将来大了找个好婆家也就是了,你们五个兄弟姐妹一定要团结,互相帮衬,别让乡亲们笑话,程启发是老大,以后家里的一切都要多操心才是。”全家人静静地听着母亲有气无力的口述遗嘱,心情无比沉重!一边点头答应着,一边默默地掉眼泪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