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清皓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章 续接昨天发布的内容,深秋情结,陈清皓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没考上高中,对程启琨的打击可不小,但他心里不服气,那天的政治考试题他不是不会做,可惜因为客观原因没能做完。从刚上小学背诵《老三篇》开始,老师同学们一向认为他很聪明,文化课成绩也确实很好,不论语文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等,作业、考试在全年级总是数一数二的,可是到头来连高中都没考上,太丢人!觉得很没面子,整天耷拉着脑袋,闷闷不乐。他还小,倒是没想过自己的将来,只是喜欢上学却偏偏没有了上学的机会,就这么早早地成为了一个娃娃农民,整天下地干活、拾柴,看着小伙伴们背着书包上学,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涩滋味,不免心中叹息:“唉!这也不能埋怨别人,谁让自己不争气呢?”

那时家长都不太重视孩子上学的事,他们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,反正早晚都是回乡务农,再说,有初中文化在农村也够用了。不过,妈妈发现程启琨自打辍学后天天眉头紧锁,总是不开心,就没见他笑过一次。一天早晨,按平时程启琨早该起床了,可今天怎么还睡呢?妈妈喊他起来,也不吭声,只听他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,妈妈伸手一摸身上滚烫滚烫的,他又病了!妈妈习惯喊他乳名:“小琨头!小琨头!感觉咋样?”程启琨晕晕乎乎的听觉妈妈在喊他,可是他怎么也睁不开眼,嘎巴几下嘴说不出话。妈妈赶紧用铜钱蘸白酒给他刮遍了全身,然后妈妈又给他熬了一碗姜汤喝了,蒙上被子发汗。整整一天他水米未进,到了晚上,妈妈做了一碗大米粥,他勉强吃了几口又睡下了。

母亲心疼儿子,她没有文化,看问题的角度不同,觉得程启琨这孩子从小一直就不顺,不是有病就是有灾的,磕磕绊绊的总是不断,每次都很吓人。赵淑芝平时虽然不过问程启琨的学习成绩,但她知道儿子是很聪明的,这次听说校长和老师们都认为程启琨是应当能考上高中的,却没考上,可能他心里有火。儿子病了母亲心疼,听说县城东北附近的大青山上有个老和尚算命很准,她想去给小儿子算算命。于是,程百宏和赵淑芝夫妻俩择日偷偷去了一趟大青山,因为那时不兴封建迷信那一套,他们对外谎称去串亲戚。夫妻俩沿着又窄又弯的山路慢慢上山,赵淑芝平时很少登山,而且她小时候也曾经裹过“坤足”,只是裹了没多久就停止了,但终究对双脚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,所以,走路太累就会痛。如今为了儿子再累再痛她也要咬牙坚持,坚持不住了就坐石头上歇歇,反正也不着急,终于到达了山顶,夫妻俩累得通身是汗。他们见到了那座年久失修的寺庙,据说这座寺庙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,门楼的牌匾上“青山寺”三个青蓝色楷书大字赫然在目,他俩坐在大门口台阶上喘着粗气。歇了一会儿便向庙堂走去,大殿正门上边一个大牌匾写着“大雄宝殿”四个青蓝色楷书大字,庙里很清净,来这里的人寥寥无几,因为那年月没人敢来烧香拜佛,偶尔有求签算命的也是悄悄来悄悄走。老和尚在文革初期也曾被撵下山,可他无亲无故从小就在寺院,甚至连籍贯也无从知晓,实在没处安置,他说这个寺院就是他的家,最后只能又让他回到了寺院。程启琨母亲说明了来意,老和尚把夫妻俩引到一个僻静的小屋,关上门,从墙旮旯一个柜子里拿出摇卦的罐子和签子递给他们。赵淑芝给程启琨摇了一卦,老和尚看了看卦签,又问了程启琨的生辰八字,眯着眼睛算了一会儿,然后喃喃地说:“阿弥陀佛!这孩子自打出生后就灾难不断,按虚岁说,他两岁、四岁得过重病,差点儿断气儿,六、七岁有灾,也险些要命,近几年虽然没有大病,但小病不断,然最终皆不影响成长。将来他有两段婚姻,第一段婚姻不太美满,中年以后离异再娶,五六十岁的时候还有三次灾难,然他本性善良,乐于助人,终能遇难成祥。他的一生身体健康方面注定不如意,但他的命很硬,是船底木命,最好认个水命的干妈生着他或可消灾解难,不然可能会克父母。总体上这孩子的运势还不错,有上天眷顾,他必能把握机遇,以他的才气,将来必有出息,虽不是高官厚禄,但大小也有个官职,而且他的职业是积德行善,社会地位较高,这辈子事业方面应该是顺风顺水。中年以后财运向好,衣食无忧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。然现阶段孩子尚在读书,眼下还需狠下功夫,打好基础,将来必成栋梁之材,愿他多结善缘必得善果,阿弥陀佛。”临走时母亲塞给老和尚两块钱,又把特地从家里带来的黄瓜豆角交给了他,然后扶着程百宏的肩头慢慢往山下走去。夫妻俩边走边唠,讨论着老和尚说的话,后来也没有给程启琨认什么水命的干妈,他们以为,如果程启琨真的命硬克人,认干妈克了别人也不好,两口子都是老实敦厚的农民,不想累及别人。

家里的房子一共两间半,程启琨的父母、姐姐、两个妹妹住在东屋一间,中间一间是过堂兼厨房,西屋半间原来是奶奶住,为了照顾奶奶,程启琨和哥哥跟奶奶一起住,半间屋炕上住三个人很挤,可也没办法,自从奶奶过世后,西屋就只有程启琨和哥哥住了。程启琨虽然不能上学了,但他爱惜书籍,从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本、笔记、作业本都整整齐齐地放在了西屋炕上的一个纸箱子里,有空就翻开看看。

程启琨就这样度日如年地过了一个多月。

这一天中午,大家都在睡午觉,程启琨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,就打开书箱子,拿了一本初二的语文书看了起来,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地睡着了。他又做了个梦,梦见自己考上了高中,高高兴兴地去学校报到。刚一进学大门,碰见个老师竟是道士,手里拿个拂尘,那拂尘是件宝贝,只见外面不断抬进来一些呻吟不止的病人,有伤胳膊折腿流血的,有抽风呕吐的,只见道士们将拂尘马尾对着病人的伤处,把拂尘柄端的按钮按了一下,便能清楚地看见病人的骨骼和五脏六腑,道士还特意让程启琨看看那个拂尘,正好看的是个骨折的病人,真格是很清楚地看得见断开的骨头,只见道士用拂尘在病人的患处来回甩几甩,口中念念有词,不一会儿病人起来给道士鞠个躬就欢蹦乱跳地走了。程启琨很诧异,向道士恭恭敬敬地鞠个躬便要离开,拿着《入学通知书》去找老师报到,却被道士一把揪住:“这位同学莫急,你父母很快就来了,请稍等!”程启琨心想:“父母来干嘛?”话犹未了,父母真的来了,是被人用担架抬着来的,父亲的口角和胸前有斑斑血迹,母亲脸色蜡黄,程启琨赶紧上前问道:“爸爸!妈妈!你们这是怎么啦?”只听母亲说:“你爸爸刚才吐血了,妈妈也经常胸口窝疼,吃不下东西,今天越发严重了。”程启琨赶紧祈求道士:“请道长快救救我父母!”那道士并不急,冲着程启琨说道:“你既来报到上学,我自然会教你治病救人的本领,以你的聪明才智很快就能学成,而且你还能救治好多病人,只可惜你父母的病贫道不能医,你也救不了你的父母!”程启琨听了向道士哀求道:“您让我做什么都行,请您行行好!赶快为我父母治病!”道士叹息了一声,口中念念有词:“旦夕祸福,不请自来,人之寿命,自有天定,不可强求,如之奈何?”说罢从衣服口兜里掏出两个小药瓶分给了程启琨父母,夫妻俩各服一粒,服后即刻来了精神,都从担架上站起来了!听母亲说道:“孩子,听妈的,你一定要好好上学,治病救人是修好积德的善事!你爸我们俩先回家等你,你学成了就赶快来给我们治病,还要给乡亲们治病呢!”一边说着,父母扭头就走,并不需要人抬了,父亲在前,母亲在后,一路向西,匆匆忙忙走得飞快,程启琨在后面边追边喊:“妈妈——爸爸——等等——等等——”可怎么追也追不上,情急之下惊醒了!原来是个梦,他发现自己通身是汗,心还在“砰砰”跳的厉害,就像着急上火劳累的一样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乡村小术士

水冷酒家

贵族学院,少爷们吻了上来

风历三月

我,北凉王一统九州

菲仕乐伯爵

系统都上交了,被国家宠不过分吧

希月药

精灵文主角,哪有种田香

清澈的金鱼塘

八零年代:靠着习武逆天改命

一直在减肥的胖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