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华佗针对遗尿症的治疗与相关知识
萌晓晓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5章 华佗针对遗尿症的治疗与相关知识,华佗神医的传世秘方宝典,萌晓晓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遗尿症,俗称尿床,是指 3 岁以上的儿童在睡眠中不自觉地排尿现象。一般来说,3 岁以下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,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,出现尿床现象属于正常情况。但随着年龄增长,若儿童在 5 岁后仍频繁出现夜间尿床,每周达 2 次及以上,且持续时间超过 3 个月,就可能被诊断为遗尿症。遗尿症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,影响其自尊心和社交能力,还可能对孩子的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。
华佗临床验方如下:
一、节泉汤
【功效】补肾益气,固涩止遗。
【原料组成及作用】
- 党参:味甘,性平,归脾、肺经,能补脾肺气,养血生津,为君药,可增强脾胃功能,补充人体正气。
- 鸡内金:味甘,性平,归脾、胃、小肠、膀胱经,能消食健胃,涩精止遗,助君药增强脾胃运化之力,同时针对遗尿有一定的固涩作用。
- 桑螵蛸:味甘、咸,性平,归肝、肾经,能固精缩尿,补肾助阳,是治疗遗尿的常用药,可加强肾脏对尿液的固摄能力。
- 菟丝子:味甘,性温,归肝、肾、脾经,既能补肾阳,又能益肾阴,阴阳双补,进一步增强肾脏功能,为臣药。
- 酸枣仁:味甘、酸,性平,归肝、胆、心经,能养心补肝,宁心安神,使患者在睡眠中能更好地控制排尿,且能改善睡眠质量,为佐药。
【制法】每日 1 剂,水煎,早晚分服。
【主治】适用于因肾气不足、气不固摄导致的遗尿症患者。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体质较弱,容易疲劳,腰膝酸软,面色苍白,舌淡苔白,脉沉弱等症状。其特点是通过补肾气、益脾气来增强身体对尿液的控制能力,同时酸枣仁可宁心安神,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,减少夜间遗尿的发生。
【注意事项】若患者兼有膀胱湿热,会出现小便短赤、尿道灼热、口苦口黏、舌苔黄腻等症状,此时加黄柏 6 克。本方不适用于外感实热、阴虚火旺等热性体质者。在服药期间,应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【验效】曾用本方治疗遗尿症 192 例,并设对照组(服甲氯芬酯 0.18 克,1 日 3 次)50 例。两组均连续服药 10 天为 1 疗程。结果显示:分别痊愈为 160 例(83.33%)、17 例(34%),有效 26 例(13.54%)、18 例(36%),无效 6 例(3.13%)、15 例(30%),总有效率 96.87%、70%。两组疗效差异显着(p<0.01)。
二、固泉汤
【功效】补肾益气,缩泉止遗。
【原料组成及作用】
- 补骨脂:味辛、苦,性温,归肾、脾经,能补肾壮阳,固精缩尿,为君药,可温补肾阳,增强肾脏对尿液的固摄。
- 潞党参:即党参,味甘,性平,归脾、肺经,能补脾肺气,养血生津,助君药增强正气,为臣药。
- 炒白术:味甘、苦,性温,归脾、胃经,能健脾益气,燥湿利水,辅助党参加强脾胃功能,促进运化。
- 炒山药:味甘,性平,归脾、肺、肾经,能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,既补脾胃又固肾精。
- 桑螵蛸:味甘、咸,性平,归肝、肾经,能固精缩尿,补肾助阳,加强肾脏对尿液的约束。
- 益智仁:味辛,性温,归脾、肾经,能暖肾固精缩尿,温脾止泻摄唾,协同补骨脂增强固涩之力。
- 覆盆子:味甘、酸,性温,归肝、肾、膀胱经,能益肾固精缩尿,养肝明目,辅助固涩尿液。
- 石菖蒲:味辛、苦,性温,归心、胃经,能开窍豁痰,醒神益智,化湿开胃,可改善因肾虚导致的神志方面的症状,如头昏等。
- 鸡内金:味甘,性平,归脾、胃、小肠、膀胱经,能消食健胃,涩精止遗。
- 川萆薢:味苦,性平,归肾、胃经,能利湿去浊,祛风除痹,可防止因补肾药物过于滋腻而生湿。
- 肉桂:味辛、甘,性大热,归肾、脾、心、肝经,能补火助阳,引火归元,散寒止痛,温通经脉,加强补骨脂的补肾阳作用。
- 生麻黄:味辛、微苦,性温,归肺、膀胱经,能宣肺平喘,发汗解表,利水消肿,可宣通肺气,调节水道。
【制法】上药为 9 岁以上用量,9 岁以下酌减。每日 1 剂,水煎温服。9 岁以上患儿,1 日分早、晚 2 次服;9 岁以下患儿,1 日分 3 - 5 次服。 晚上服药须在 8 点钟前,10 剂为 1 疗程,服药期间不食茶、少喝水,不可过度疲劳。
【主治】主要针对小儿遗尿症,尤其是对于因肾阳不足、脾肺气虚引起的遗尿效果较好。这类患儿往往伴有怕冷、四肢不温、食欲不振、容易感冒、大便溏薄、舌淡苔白、脉沉弱等症状。该方的特点是综合运用补肾阳、益脾气、温肺气的药物,调节身体的整体机能,增强膀胱的约束能力。
【注意事项】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本方。对于体质壮实、内热较重的患儿,如出现面红、口干、大便干结、舌红苔黄等症状,应慎用。同时,在服药期间要注意让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避免过度劳累。
【验效】用上方治疗小儿遗尿症 91 例,年龄 3~18 岁,病程 5 年以下 43 例,11 年以上 17 例。全部病例夜间遗尿,每周 3~5 次,并有程度不同的头昏腰酸、体倦怯寒表现。经治疗 3 个疗程,62 例痊愈(遗尿完全停止, 停药后半年未再复发),23 例显效,无效 6 例,有效率为 93%。
三、遗尿合剂
【功效】益气健脾,补肾固涩。
【原料组成及作用】
- 党参:味甘,性平,归脾、肺经,能补脾肺气,养血生津,为君药,可增强脾胃功能,补充人体正气。
- 沙参:味甘、微苦,性微寒,归肺、胃经,能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,与党参配伍,气阴双补,增强补益作用。
- 白术:味甘、苦,性温,归脾、胃经,能健脾益气,燥湿利水,辅助党参加强脾胃功能。
- 生地:即生地黄,味甘、苦,性寒,归心、肝、肾经,能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,可防止补气药物过于温燥。
- 覆盆子:味甘、酸,性温,归肝、肾、膀胱经,能益肾固精缩尿,养肝明目,为臣药,加强肾脏对尿液的固摄。
- 桑螵蛸:味甘、咸,性平,归肝、肾经,能固精缩尿,补肾助阳,协同覆盆子增强固涩之力。
- 仙鹤草:味苦、涩,性平,归心、肝经,能收敛止血,截疟,止痢,解毒,补虚,可辅助固涩。
- 当归:味甘、辛,性温,归肝、心、脾经,能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,可使补而不滞。
- 石菖蒲:味辛、苦,性温,归心、胃经,能开窍豁痰,醒神益智,化湿开胃,可改善因脾肾两虚导致的神志方面的症状。
- 远志:味辛、苦,性温,归心、肾、肺经,能安神益智,交通心肾,祛痰,消肿,辅助石菖蒲宁心安神。
- 五味子:味酸、甘,性温,归肺、心、肾经,能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,增强固涩作用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