萌晓晓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章 病毒性肝炎,华佗神医的传世秘方宝典,萌晓晓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临床药方如下:

一、藿朴夏苓柴陈丹草汤

药物组成及用量

- 藿香:10克,味辛,性微温,归脾、胃、肺经。能芳香化湿,和中止呕,发表解暑,在方中化湿浊,为君药。现代研究表明,藿香含挥发油,能促进胃液分泌,增强消化力,对胃肠有解痉、防腐作用,有助于改善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脘痞纳呆等消化系统症状。

- 厚朴:10克,味苦、辛,性温,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消痰,下气除满,协助藿香化湿行气,为臣药。

- 姜半夏:10克,味辛,性温,有毒,归脾、胃、肺经。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,助藿香、厚朴燥湿和胃,为臣药。因半夏有毒,且孕妇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,孕妇应避免使用本方剂。

- 茯苓:10克,味甘、淡,性平,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,渗湿健脾,使湿邪从小便而去,为佐药。

- 柴胡:15克,味辛、苦,性微寒,归肝、胆、肺经。和解表里,疏肝升阳,可疏肝气,解肝郁,为佐药。

- 茵陈:15克,味苦、辛,性微寒,归脾、胃、肝、胆经。清利湿热,利胆退黄,为治疗黄疸要药,与其他药配伍加强清热利湿退黄之功,为臣药。

- 丹参:15克,味苦,性微寒,归心、肝经。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凉血消痈,因肝病多有血瘀,故用之活血化瘀,为佐药。

- 白花蛇舌草:15克,味微苦、甘,性寒,归胃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,利湿通淋,增强清热解毒之力,为佐药。含有多种活性成分,如多糖类、黄酮类等,具有显着的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作用,能够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,减轻肝脏炎症反应。

- 车前草:15克,味甘,性寒,归肝、肾、肺、小肠经。清热利尿通淋,祛痰,凉血,解毒,助茯苓使湿邪下行,为佐药。

- 大黄:6克,味苦,性寒,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逐瘀通经,推陈致新,使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,为使药。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衰退,使用本方剂时,应适当减少大黄剂量,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,以防过度泻下导致脱水、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。

功效主治

- 功效:清热利湿,解毒退黄。

- 主治:主治急性甲型肝炎湿热并重型,症见身目黄染,小便黄赤,右上腹胀痛,脘痞纳呆,口苦,恶心,肢倦乏力,大便或干或溏而不爽,舌苔黄腻,脉弦滑数或濡数。

方解:方中藿香化湿为君药。厚朴、姜半夏、茵陈协助化湿、降逆、退黄,为臣药。茯苓、柴胡、丹参、白花蛇舌草、车前草辅助君臣药发挥利湿、疏肝、活血、解毒等作用,为佐药。大黄引导湿热下行,为使药。全方共奏清热利湿、解毒退黄之效,适用于急性甲型肝炎湿热并重型。

临床应用

- 用法用量:每日1剂,水煎2次,取汁300毫升,分早晚2次温服。这种服用方式符合人体生理规律,利于药物吸收。

- 疗效观察:适用于急性甲型肝炎湿热并重症型患者,症见身目黄染等上述症状者,可有效缓解症状。

使用注意:用药期间忌辛辣、油腻食物,以免助湿生热。孕妇慎用大黄,以免影响胎儿。

二、芳化愈肝汤

药物组成及用量

- 茵陈蒿:40克,味苦、辛,性微寒,归脾、胃、肝、胆经,清利湿热,利胆退黄,为君药,针对黄疸主症发挥作用。

- 茯苓:15克,味甘、淡,性平,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,利水渗湿,健脾宁心,助湿邪从小便排出,为臣药。

- 白豆蔻:6克,味辛,性温,归肺、脾、胃经,化湿行气,温中止呕,芳香化湿,畅中焦气机,为佐药。

- 杏仁:10克,味苦,性微温,归肺、大肠经,宣利上焦肺气,“肺主行水”,肺气宣畅则水湿易化,为佐药。

- 薏苡仁:20克,味甘、淡,性凉,归脾、胃、肺经,利水渗湿,健脾止泻,除痹,排脓,解毒散结,增强健脾利湿之功,为臣药。

- 厚朴:10克,味苦、辛,性温,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,燥湿消痰,下气除满,助茯苓、薏苡仁燥湿行气,为佐药。

- 半夏:10克,味辛,性温,有毒,归脾、胃、肺经,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,和胃降逆,助于消除脘痞、恶心等症状,为佐药。

功效主治

- 功效:清热利湿,行气化浊。

- 主治:治疗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。

方解:茵陈蒿为君药,主清热利湿退黄。茯苓、薏苡仁为臣药,助君药利湿。白豆蔻、杏仁、厚朴、半夏为佐药,分别从行气化湿、宣畅肺气、燥湿行气、和胃降逆等方面协同发挥作用,共奏清热利湿、行气化浊之功,以治疗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。

临床应用

- 用法用量:每日1剂,水煎2次分服。常规水煎服,方便患者服用,利于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。

- 疗效观察:根据不同兼症加减用药。热重于湿者,加龙胆草、黄连、滑石。龙胆草大苦大寒,能泻肝胆实火,除下焦湿热;黄连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二者增强清热之力;滑石利水通淋,清热解暑,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。此为根据热盛的病机,加强清热利湿之功。湿重于热者,加藿香、佩兰、车前子;大便干者,加大黄;恶心呕吐者,加竹茹、砂仁;胁痛者加延胡索、丝瓜络、青皮;脾虚便溏者,去苦寒药茵陈,加白术、苍术;腹胀者,加大腹皮、木香、枳壳;阴伤者,加沙参、麦冬、白芍。对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疗效,可改善症状。

使用注意: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,忌饮酒及食用肥甘厚腻之品。若出现不良反应,应及时就医。儿童使用时,应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剂量,且需在成人监护下用药。

三、三草汤

药物组成及用量

- 白花蛇舌草:312.5克,味微苦、甘,性寒,归胃、大肠、小肠经,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,利湿通淋,为君药,针对肝炎热毒湿邪发挥主要作用。

- 夏枯草:312.5克,味苦、辛,性寒,归肝、胆经,清肝泻火,明目,散结消肿,协助白花蛇舌草清肝热、散郁结,为臣药。

- 甘草:156.25克,味甘,性平,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,调和诸药,清热解毒,缓和药性,为使药。

功效主治

- 功效:清热利湿,清肝散结。

- 主治:治疗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。

方解: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为君药。夏枯草辅助清肝散结为臣药。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。全方配伍,共奏清热利湿、清肝散结之效,适用于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。

临床应用

- 用法用量:按上述剂量制成500毫升糖浆。每天服2次,每次25毫升,28天为1疗程。制成糖浆剂型,便于服用,尤其适合儿童及吞咽困难者。

- 疗效观察:本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72例,痊愈率为62.5%。丙氨酸转氨酶(ALt)平均恢复时间为20.5 ± 0.71天,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,表明该方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确切疗效。例如患者张某,28岁,确诊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,服用三草汤糖浆1周后,黄疸症状开始减轻,乏力感有所缓解;2周后,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;持续服用至疗程结束,症状基本消失,肝功能恢复正常。

使用注意:脾胃虚寒者慎用,服药期间注意监测肝功能等指标。

四、青矾散

药物组成及用量

- 青黛(水飞,去灰净):1份,味咸,性寒,归肝、肺经,清热解毒,凉血消斑,清肝泻火,为君药,泻肝经之热以退黄。

- 明矾:6份,味酸、涩,性寒,归肺、脾、肝、大肠经,解毒杀虫,燥湿止痒,止血止泻,清热消痰,助青黛退黄,为臣药。

功效主治

- 功效:泻肝退黄。

- 主治: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。

方解:青黛清肝泻火退黄为君,明矾协助其发挥作用为臣,二者配伍,共奏泻肝退黄之效,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。

临床应用

- 用法用量:研末为散,装胶囊,成人量每次1克,1日3次,开水吞服。制成胶囊,方便服用,避免药物异味。

- 疗效观察:本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0余例,疗效满意。从600余例中随机抽样290例作统计分析,其治愈率达93.8%,治疗平均天数为25.3天,黄疸指数(JI)和尿三胆(尿胆原、尿胆红素、尿胆素实验)恢复正常时间,平均为14.5天、10天。未见不良副作用,显示该方疗效显着且安全性高。如患者王某,在确诊急性黄疸型肝炎后,服用青矾散胶囊,2周后黄疸明显减轻,各项指标逐步好转,坚持服用至疗程结束后康复。

使用注意: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、血常规等指标,若有不适及时就医。儿童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,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等症状。

五、鸡骨草汤

药物组成及用量

- 鸡骨草:30克,味甘、微苦,性凉,归肝、胃经,清热解毒,疏肝止痛,为君药,针对肝病发挥清热疏肝作用。

- 板蓝根:45克,味苦,性寒,归心、胃经,清热解毒,凉血利咽,增强清热解毒之力,为臣药。

- 茵陈蒿:45克,味苦、辛,性微寒,归脾、胃、肝、胆经,清利湿热,利胆退黄,为治疗黄疸要药,为臣药。

- 红糖:50克,味甘,性温,归脾、胃、肝经,补中缓急,活血化瘀,调和药性,为佐药。

功效主治

- 功效:清利湿热,解毒退黄。

- 主治: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。

方解:鸡骨草清热疏肝为君药。板蓝根、茵陈蒿协助清热解毒、利胆退黄为臣药。红糖调和药性并活血化瘀为佐药。全方共同发挥清利湿热、解毒退黄之功效,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。

临床应用

- 用法用量:每日1剂,水煎2次,分2次服。常规水煎服方法,利于药物有效成分溶出和吸收。

- 疗效观察:用本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50例,治愈率达95%,表明该方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。例如患者李某,患病后服用鸡骨草汤,1周后身目黄疸开始减退,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,继续服用至疗程结束后康复。

使用注意:服药期间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以免影响疗效。

六、益肝散

药物组成及用量

- 青黛:4克,味咸,性寒,归肝、肺经,清热解毒,凉血消斑,清肝泻火,为君药,解毒退黄。

- 甜瓜蒂:2克,味苦,性寒,有毒,归胃经,涌吐痰食,祛湿退黄,协助青黛退黄,为臣药。

- 冰片:1克,味辛、苦,性微寒,归心、脾、肺经,开窍醒神,清热止痛,助药力渗透,为佐药。

- 茵陈末(黄疸者加):0.5克,味苦、辛,性微寒,归脾、胃、肝、胆经,清利湿热,利胆退黄,加强退黄之力。

- 木香末(肝痛者加):0.5克,味辛、苦,性温,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,行气止痛,缓解肝痛症状。

功效主治

- 功效:解毒退黄。

- 主治:治疗慢性乙型炎hbsAg阳性患者。

方解:青黛为君药解毒退黄。甜瓜蒂协助退黄为臣药。冰片助药力渗透为佐药。黄疸者加茵陈末增强退黄,肝痛者加木香末行气止痛,诸药配伍,用于慢性乙型炎hbsAg阳性患者。

临床应用

- 用法用量:将甜瓜蒂焙干研末,与青黛、冰片混合成散。如黄疸者加茵陈末0.5克,肝痛者加木香末0.5克。准备口径3厘米,深度1厘米左右干净的圆形容器,高压消毒后,用益肝散1克、黄芥子干粉2克、陈醋适量,调成泥状,放入容器内,倒扣在上臂三角肌末端皮肤上(臂臑穴),绷带固定。约24小时后(个别48小时)皮肤起水疱,取下药物,经局部常规消毒,用注射器将疱中黄水吸出,涂布1%龙胆紫,加盖消毒纱布,固定,一般3 - 5天愈合,无不良反应。2 - 3周做1次,左右臂交替,重复使用同一臂时,稍偏离原疤痕,3次为1疗程。通过穴位敷贴给药,使药物直达病所。

- 疗效观察:单用本法治疗38例,结果:16例转为阴性,占42.1%,显示该法对部分慢性乙型炎hbsAg阳性患者有一定疗效。如患者赵某,在接受益肝散穴位敷贴治疗1个疗程后,hbsAg滴度有所下降,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,成功转阴。

使用注意:敷贴部位保持清洁,避免感染。若出现局部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,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对症处理。

七、犀角地黄加减汤

药物组成及用量

- 广犀角(水牛角30克代):9克,水牛角味苦,性寒,归心、肝经,清热凉血,解毒,定惊,为君药,针对重症肝炎热毒炽盛、入营血之症。

- 桃仁:9克,味苦、甘,性平,归心、肝、大肠经,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,助君药活血化瘀,为臣药。

- 生地:30克,味甘,性寒,归心、肝、肾经,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,凉血滋阴,为臣药。

- 地鳖虫:9克,味咸,性寒,有小毒,归肝经,破血逐瘀,续筋接骨,加强活血化瘀之力,为佐药。因含有地鳖虫等活血化瘀药,孕妇禁用本方剂,以免影响胎儿。

- 生大黄:24克,味苦,性寒,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,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逐瘀通经,使邪有出路,为使药。老年人使用时需谨慎调整剂量,防止过度泻下。

- 丹皮:12克,味苦、辛,性微寒,归心、肝、肾经,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,助君药凉血,助臣药化瘀,为佐药。

- 连翘:12克,味苦,性微寒,归肺、心、小肠经,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疏散风热,增强清热解毒之力,为佐药。

- 黑大豆:30克,味甘,性平,归脾、肾经,益精明目,养血祛风,健脾利水,解毒,缓和药性,为佐药。

- 对座草(大叶金钱草):30克,味甘、咸,性微寒,归肝、胆、肾、膀胱经,利湿退黄,利尿通淋,解毒消肿,助于利湿退黄,为佐药。现代研究发现,其含有的活性成分有助于促进胆汁分泌,减轻肝脏负担 。

- 黄连:6克,味苦,性寒,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,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增强清热之力,为佐药。黄连中的黄连素等成分具有抗菌、抗病毒及抗炎作用,能辅助减轻肝脏炎症 。

- 龙胆草:9克,味苦,性寒,归肝、胆经,清热燥湿,泻肝胆火,加强清泻肝胆之火作用,为佐药。它可以有效缓解重症肝炎患者因肝胆火旺引起的诸多症状 。

- 山栀:9克,味苦,性寒,归心、肺、三焦经,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,助清热利湿解毒,为佐药。山栀能够调节体内水液代谢,协同其他药物增强利湿效果 。

- 田基黄:30克,味甘、苦,性凉,归肝、胆经,利湿退黄,清热解毒,活血消肿,加强利湿退黄、清热解毒之功,为佐药。临床研究表明,田基黄对肝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天生废灵根?全仙门求我别飞升

迁忧

四合院:妙笔神探李天佑

墨一圈

雪中:掠夺词条,从武帝城开始!

得鹿梦鱼呀

我见过很多神豪,他们都叫我神豪

蛋迷十五

快穿之得闲

卫咦呼

分手后,竟被高冷医生御姐爱上了

鸢尾之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