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华佗临床验方篇:流行性感冒
萌晓晓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章 华佗临床验方篇:流行性感冒,华佗神医的传世秘方宝典,萌晓晓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流行性感冒的药方如下:
一、退热灵
药物组成及用量
- 金银花:15克,味甘,性寒,归肺、心、胃经,能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,为方中君药,针对外感风热,清除热邪并透散外出。
- 连翘:15克,味苦,性微寒,归肺、心、小肠经,辅助金银花清热解毒与疏散风热,是臣药。
- 薄荷:10克(后下),味辛,性凉,归肺、肝经,助君药解表散热,后下可保留挥发油,增强辛凉解表之力,为臣药。
- 荆芥:10克,味辛,性微温,归肺、肝经,虽性微温,但在大队寒凉药中,可助疏散,防止寒凉药过于凝滞,为佐药。
- 板蓝根:30克,味苦,性寒,归心、胃经,增强清热解毒之功,为佐药。
- 半边莲:30克,味辛,性平,归心、小肠、肺经,加强清热解毒且利水,使邪有出路,为佐药。
功效主治
- 功效:疏风散邪、清热解毒。
- 主治: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,涵盖外感风热症以及风寒化热症。此类病症多表现为发热、微恶风寒、头痛、咽干口燥、舌尖边红、苔薄黄、脉浮数等风热表征,或原本风寒之邪入里化热出现的发热加重、咽干口渴等症状。
方解:方中以金银花、连翘为君药,直清里热,且具透散之性,使邪热透达于外。薄荷、荆芥轻清疏散,协助君药解表散邪,共为臣药。板蓝根、半边莲清热解毒,增强清除温热病邪之力,为佐药。诸药合用,共奏疏风散邪、清热解毒之功,使风热之邪得以疏散,里热得以清解。
临床应用
- 症状加减:若兼见鼻塞咳嗽症状,添加杏仁降气止咳、桔梗宣肺利咽、苍耳子通鼻窍、前胡降气化痰,使肺气宣降有序,鼻塞咳嗽症状得解;若咽喉红肿,加入牛蒡子疏散风热、解毒利咽,山豆根清热解毒、利咽消肿,僵蚕祛风散热、化痰散结,重楼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,以增强利咽消肿之效。
- 疗效观察:经治疗一百例感冒患者,有效率达95%以上,平均退热时间为48小时,疗效确切可靠。这表明该方在临床治疗风热相关感冒方面具有显着效果,能快速缓解症状,降低体温。
使用注意:服药期间,饮食宜清淡,忌辛辣、油腻、生冷食物,以免影响药效。同时,脾胃虚寒者,即平素易出现腹痛、腹泻、手足冰凉等症状者,应慎用。
对应感冒类型:风热型感冒、风寒化热型感冒
二、正柴胡饮
药物组成及用量
- 柴胡:6 - 9克,味辛、苦,性微寒,归肝、胆、肺经,和解表里、疏肝升阳,疏散外邪,为君药。
- 防风:6克,味辛、甘,性微温,归膀胱、肝、脾经,协助柴胡增强解表之力,为臣药。
- 陈皮:6克,味辛、苦,性温,归脾、肺经,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,使气机通畅,为佐药。
- 芍药:6克,味酸、苦,性微寒,归肝、脾经,养血敛阴、柔肝止痛,与柴胡一散一收,调和营卫,为佐药。
- 甘草:3克,味甘,性平,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,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
- 生姜:3片,味辛,性微温,归肺、脾、胃经,助柴胡、防风解表,为佐药。
功效主治
- 功效:解表退热、镇痛、镇静以及抗炎。
- 主治:主要用于普通感冒,常见症状为发热、恶寒、头痛、身痛、鼻塞、流涕等。
方解:方中柴胡为君药,疏散外邪,解肌退热。防风协助柴胡解表,共为臣药。陈皮理气,芍药敛阴,二者相辅相成,既助解表,又防散邪太过,为佐药。甘草调和诸药,生姜助解表之力,二者共为佐使药。全方配伍,共奏解表退热、镇痛镇静及抗炎之功效,适用于普通感冒初期,邪气在表之证。
临床应用
- 疗效观察:运用本方治疗普通感冒666例,总有效率为79%,用药后48小时内症状消失率在51.8% - 86.8%之间。临床疗效优于板蓝根,差异具有显着性。
使用注意:风热感冒者,即表现为发热较重、咽干口燥、流黄涕等症状者,不宜使用本方。服药期间,忌烟、酒及辛辣、生冷、油腻食物。
对应感冒类型:普通感冒(风寒轻证)
三、加味麻杏石甘汤
药物组成及用量
- 麻黄:5克,味辛、微苦,性温,归肺、膀胱经,发汗解表、宣肺平喘,为君药。
- 杏仁:12克,味苦,性微温,归肺、大肠经,协助麻黄降肺气、止咳平喘,为臣药。
- 生石膏:45克(先煎),味辛、甘,性大寒,归肺、胃经,与麻黄配伍,清热泻火、除烦止渴,共为君药。
- 生甘草:6克,味甘,性平,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,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
- 羌活:10克,味辛、苦,性温,归膀胱、肾经,助麻黄、石膏解表清热,为佐药。
- 荆芥:10克,味辛,性微温,归肺、肝经,助麻黄疏散表邪,为佐药。
- 板蓝根:30克,味苦,性寒,归心、胃经,增强清热解毒之力,为佐药。
- 前胡:10克,味苦、辛,性微寒,归肺经,协助杏仁降气止咳,疏散风热,为佐药。
- 炒牛蒡子:10克,味辛、苦,性寒,归肺、胃经,疏散风热、解毒利咽,为佐药。
- 薄荷:6克(后下),味辛,性凉,归肺、肝经,增强疏散风热之力,为佐药。
功效主治
- 功效:解表宣肺、清热解毒。
- 主治:用于风热感冒,症状包括发热、咳嗽、咳痰、咽痛、口渴、舌尖边红、苔薄黄、脉浮数等。
方解:方中麻黄、石膏配伍,一辛温,一辛寒,相制为用,既能宣肺平喘,又能清热泻火,共为君药。杏仁、前胡降气止咳,助麻黄平喘;羌活、荆芥、薄荷、炒牛蒡子疏散风热,助麻黄解表;板蓝根清热解毒,加强清热之力,以上均为臣佐药。生甘草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全方共奏解表宣肺、清热解毒之功,适用于风热感冒,肺气失宣之证。
临床应用
- 用法用量:每日两剂,水煎,只服用头煎(不服二煎),连服两天,热退后停服。这种特殊的用法旨在快速取效,集中药力于初煎,以迅速缓解风热感冒症状。
- 疗效观察:治疗风热感冒152例,病程均在三天以内,结果显示:痊愈141例,无效11例。表明该方对于病程较短的风热感冒疗效显着,能有效治愈大部分患者。
使用注意:由于方中麻黄有发汗作用,且用量相对较大,故体虚多汗者忌用。服药期间,若出现高热、咳嗽加重、气促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对应感冒类型:风热感冒
四、银翘香薷饮
药物组成及用量
- 香薷:6克,味辛,性微温,归肺、脾、胃经,发汗解表、化湿和中、利水消肿,在方中针对夏季暑湿之邪,为君药,可解表发汗,祛暑湿之邪。
- 金银花:15克,味甘,性寒,归肺、心、胃经,协助香薷清除暑热之邪,为臣药。
- 连翘:12克,味苦,性微寒,归肺、心、小肠经,增强金银花清热解毒之力,且可透散暑湿之邪,为臣药。
- 青蒿:12克,味苦、辛,性寒,归肝、胆经,清虚热、除骨蒸、解暑热、截疟、退黄,助金银花、连翘清热解暑,为佐药。
- 板蓝根:15克,味苦,性寒,归心、胃经,加强全方清热解毒之功,为佐药。
功效主治
- 功效:发表解暑、清热解毒。
- 主治:用于治疗夏季流感暑湿症,症见发热、微恶风寒、头重身困、胸闷、腹胀、苔腻等。
方解:方中香薷辛温解表,祛暑化湿,为君药。金银花、连翘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,协助香薷解表清暑,为臣药。青蒿清热解暑,板蓝根加强清热解毒之力,共为佐药。诸药合用,能有效发表解暑,清热解毒,适用于夏季感受暑湿之邪所致的流感。
临床应用
- 症状加减:偏寒者加淡豆豉,增强解表散寒之力;偏热者加薄荷、野菊花,增强清热解毒之效;汗多者去掉香薷,以防发汗太过,咳嗽严重者加杏仁、佛耳草(鼠曲草),止咳化痰;暑湿明显者加鲜藿香、鲜佩兰、厚朴、六一散,增强化湿解暑之功;恶心呕吐者加半夏、竹茹,降逆止呕。
- 疗效观察:依据上述方法治疗夏季流感96例,全部治愈。平均退热时间为1.77天;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2.1天。说明该方对夏季流感暑湿症疗效确切,能快速缓解症状,缩短病程。
使用注意:服药期间,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劳作,以防暑热之邪再次侵袭。饮食宜清淡,忌油腻、辛辣食物。
对应感冒类型:夏季流感暑湿症
五、暑令感冒合剂
药物组成及用量
- 香薷:6 - 10克,味辛,性微温,归肺、脾、胃经,发汗解表、化湿和中,为君药,针对夏季外感暑湿之邪,解表化湿。
- 藿香:10克,味辛,性微温,归脾、胃、肺经,协助香薷化湿解暑,为臣药。
- 佩兰:10克,味辛,性平,归脾、胃、肺经,增强藿香、香薷化湿解暑之功,为臣药。
- 厚朴:10克,味苦、辛,性温,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,助香薷、藿香、佩兰燥湿化湿,且可宽中理气,为佐药。
- 炙枇杷叶:12克,味苦,性微寒,归肺、胃经,清肺止咳、降逆止呕,针对夏季感冒可能出现的咳嗽症状,止咳降逆,为佐药。
- 鸭跖草:15克,味甘、淡,性寒,归肺、胃、小肠经,协助清除暑湿之邪,为佐药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