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郑芝龙的选择
静静的思考人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14章 郑芝龙的选择,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,静静的思考人生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德胜门外的点将台前,三万虎贲军铁甲折射着凛冽寒光。秦王关火华玄色蟒袍上的金线蟠龙在朔风中张牙舞爪,他指尖抚过尚方宝剑的鲛鱼皮剑鞘,青铜剑镡上\"如朕亲临\"四个篆字正倒映着郑森年轻的面庞。
\"长菱藩临海多暗礁,这是海图。\"关火华从袖中抽出一卷泛黄的羊皮纸,纸缘还沾着干涸的血迹。当郑森接过时,发现图上山川竟用倭文标注——正是三年前失踪的锦衣卫暗桩笔迹。城楼上突然响起号角,惊起一群寒鸦,黑羽纷飞中秦王的声音如毒蛇吐信:\"你母亲当年教你的倭语,该派上用场了。\"
郑森按在绣春刀上的指节发白。他当然明白这是怎样的试探:长菱藩主正室乃长川藩嫡女,而长川藩主夫人正是自己生母田川氏的胞妹。海风卷着咸腥气扑面而来,恍惚间他听见童年时姨娘用倭语哼唱的《笼中雀》。
\"末将愿立军令状!\"郑森突然单膝砸地,铠甲碰撞声惊动了台下的传令官。关火华看着这个像极郑芝龙当年的年轻人,忽然想起天启七年闽海招安时,那个海盗王眼底同样的倔强。他伸手扶起小将时,拇指在对方腕间血脉处不着痕迹地一按——脉搏平稳有力,没有半分迟疑。
暮色中的点将台燃起十二盏赤红灯笼,火光将郑森的背影拉得修长如枪。关火华转身时,陈玄烨如幽灵般出现在阴影里:\"福建刚到的密报,郑芝龙派了二十艘伪装商船往琉球方向去了。\"秦王轻笑一声,解下腰间倭刀扔给侍卫:\"把这柄'正宗'送去给郑森,就说...是他父亲旧友所赠。\"
海浪拍打着福船船舷,郑森在舱内凝视着倭刀刀镡上的\"八幡大菩萨\"铭文——这是德川家光赐予郑芝龙的凭证。随行的老水手突然低呼:\"少将军,前面就是鬼怒礁!\"窗外漆黑的海面上,隐约可见长菱藩灯塔的微光,像极了他五岁时在平户港见过的渔火。
长菱城天守阁内,藩主正盯着案上的大明邸报发抖。纸面上\"征夷大将军郑森\"七个字被烛泪晕开,墨迹混着蜡油滴在家族谱系图上,恰好污了与长川藩联姻的记录。\"主公!\"家老踉跄闯入,\"海面出现铁甲船!\"话音未落,远处传来闷雷般的炮响,震得茶碗里的抹茶泛起涟漪。
郑森站在旗舰\"震海\"号的甲板上,看着炮火照亮的海岸线。亲兵递来刚截获的飞鸽传书,展开竟是长川藩特有的浅葱色和纸,上面姨娘熟悉的笔迹写着:\"你母亲临终前...\"他突然攥紧信纸,转头对炮手喝道:\"换链弹!瞄准天守阁的菊花纹旗!\"
福建总督府内,郑芝龙手中的茶盏突然炸裂。滚水烫红了他虎口的旧伤——那是二十年前在平户港为田川氏挡箭留下的。\"报!\"亲信满身是血冲进来,\"长川藩...被岛津家围了!\"郑芝龙猛地站起,案上镇纸压着的海图被风掀起,露出下面压着的密旨,朱批\"若郑森三月内不下长菱...\"的后半截被血迹浸透。
紫禁城更漏滴到子时,关火华正在沙盘上移动代表郑森部队的象牙小船。陈玄烨无声呈上染血的倭国胁差:\"长菱藩城破时,郑将军亲手斩了劝降的姻亲。\"秦王抚过刀刃上崩裂的缺口,突然笑道:\"传旨福建,就说...朕要借郑卿的水师一用。\"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