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6章 梅苑诗会竞风流
懒浮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96章 梅苑诗会竞风流,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,懒浮生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岁暮天寒,宫苑深处的梅林却迎来了它一年中最盛的风华。虬枝老干上覆着未消的薄雪,点点红梅、白梅、黄梅却已迫不及待地破雪而出,或含苞待放,或恣意盛开,幽冷的暗香浮动在凛冽的空气里,沁人心脾。一场由宗正寺主办的小型梅苑诗会,便在这玉洁冰清、暗香浮动的天地间拉开了帷幕。
受邀前来的,多是宗室近支子弟与少数几位素有才名的年轻近臣。亭台水榭间,错落地点缀着暖炉与宫灯,炭火驱散着寒意,灯火映照着雪光梅影,倒也别有一番清雅意趣。东方澈作为储君,身份使然,并未直接参与诗作比试,只端坐于主亭之中,与几位宗室长辈一同担任品评。他今日一身月白色锦袍,外罩银狐裘领的素色披风,清俊的面容在雪光梅影映衬下,更显温润如玉,眉宇间那份储君的沉静气度,已悄然沉淀,与这清寒雅致的氛围浑然一体。
诗会伊始,气氛尚有些拘谨。命题咏梅,或赞其风骨,或叹其孤高,或借喻自身志向。锦袍玉带的子弟们,个个搜肠刮肚,力求辞藻华美,对仗工整。诗作如流水般呈上,吟诵之声抑扬顿挫,引来阵阵合乎礼数的赞叹。珠玉琳琅,却少了几分令人心头一颤的真意。
东方澈静静听着,目光温和地扫过一张张年轻而略带紧张或自得的脸庞。他偶尔与身旁的老亲王低语几句,点评也多在格律意境上点到为止,既不失储君风范,也予人鼓励。然而,那深邃的眼眸深处,却始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与审度,仿佛在透过这些华丽的诗句,审视着背后的心性与才具。
轮到沈骁了。
这位靖国公的嫡孙,今日并未如其他宗室子弟般着意华丽,只一身利落的玄青色箭袖劲装,外罩同色无纹斗篷,挺拔的身姿在满座锦缎华服中显得格外清爽利落,如同雪地里一杆笔直的青竹。他大步走到亭前空地,向主位上的东方澈和几位长辈抱拳行了个简练的军礼,动作干脆有力,带着武将世家特有的飒爽。他手中并无纸笔,只略一沉吟,目光扫过风雪中傲然绽放的梅枝,再望向亭中端坐的储君,随即朗声吟道:
“《边关望梅》”
“朔风卷地百草折,孤城遥望雪满山。”
“戍卒呵手抚弓鞘,疑是故园梅破寒。”
“烽燧连天传急报,家书未至雁先还。”
“愿借冰魂铸剑锷,守得关河春色看!”
他的声音清朗而浑厚,没有刻意雕琢的抑扬顿挫,却自有一股金铁般的穿透力,字字句句砸在雪地上,也敲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。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,没有孤芳自赏的隐喻。他用最朴素的意象勾勒出边关的苦寒肃杀——朔风、孤城、积雪、冻僵的戍卒。那“戍卒呵手抚弓鞘,疑是故园梅破寒”一句,以戍卒冻僵的手无意识抚摸冰冷的弓鞘,产生的瞬间错觉,将边关将士对家乡温暖的深切思念与眼前的酷寒现实,刻画得入木三分,带着粗粝的真实感与锥心的悲悯。后两联笔锋陡转,由思乡的柔情瞬间切入战争的紧迫与家国责任,“烽燧连天”、“愿借冰魂铸剑锷”,一股金戈铁马、舍身报国的刚烈之气沛然而出。最后“守得关河春色看”,更是将守护的信念与对太平春光的向往,升华得无比坚定而开阔。
诗罢,亭中一片寂静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