懒浮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49章 墨池化清渠 文泉润青禾,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,懒浮生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青岚院的飞檐翘角探进云里,像支蘸满墨的笔。山后的“洗笔泉”从石缝里涌出来,清冽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,却被一道青石渠引着,全灌进了院里的墨池。池里的水黑得发稠,漂着断笔、废纸和没化开的墨块,边缘浮着层青绿色的沫子,风一吹,墨香混着腥气,能飘出半里地。

山下的农田却裂得像龟甲。老农们提着空桶往山上走,裤脚卷到膝盖,小腿的皮肤晒得像枯树皮。走到青岚院的朱漆门前,就被门房拦了下来,“山长有令,文泉岂容俗物玷污?”门房叉着腰,青布褂子上还沾着墨点,“这水是滋养圣贤书的,不是浇你们那些土坷垃的!”

李老汉把水桶往地上一墩,“咚”的一声,桶底的裂纹更开了。他望着门内隐约可见的墨池,喉结滚了滚:“就分一勺,救救地里的苗……再不下雨,今年就得喝西北风了。”

门内传来拐杖点地的“笃笃”声,山长穿着藏青道袍,手里的藤杖头包着铜皮,走到门内的石阶上。他的胡子白得像雪,却梳得一丝不苟,眼神扫过老汉们皲裂的手,眉头皱成个疙瘩:“孔圣人说‘耕也,馁在其中矣’,你们这些农夫,只知求田问舍,怎懂这文泉滋养的是万世文脉?”

这话传到澈儿耳中时,他正在查看京畿的农情图。图上,青岚院周围用红笔圈了个圈,旁边注着:“三月无雨,禾苗枯槁,民求泉不得。”他合上图纸,指尖在“青岚院”三个字上顿了顿:“备马,去看看那滋养‘万世文脉’的泉。”

青岚院的门没关严,澈儿推门进去时,正撞见几个学子在墨池边洗笔。笔尖在水里搅出一团团黑雾,有个穿蓝布衫的少年,把喝剩的茶水也倒进池里,“先生说,墨池的水越浓,写出的文章越有风骨。”

澈儿没说话,顺着石渠往上游走。泉水在渠里流得很急,撞在青石上溅起白花,可一进墨池,就被墨染得死气沉沉。他站在池边,望着池底沉着的半截砚台,忽然听见墙外传来“哐当”一声——是水桶掉在地上的响,混着老汉压抑的咳嗽。

“山长觉得,”澈儿转身时,山长正站在月亮门边,手里的藤杖攥得死紧,“这满池的文气,能当饭吃吗?”

山长的脸瞬间涨红,花白的胡子抖了抖:“殿下此言差矣!书中自有黄金屋,笔下能生粟米仓,怎是区区五谷可比?”他举起手里的《论语》,书页被翻得卷了边,“这才是治国安邦的根本,那些田垄里的俗物,怎配与圣贤书争水?”

澈儿弯腰,从石渠里掬了捧水,冰凉的泉水顺着指缝往下淌,滴在青石板上,晕开一小片湿痕。“山长请看,”他指着山下,从这里能望见干裂的田垄,像大地咧开的嘴,“圣贤书里写‘民为邦本’,可百姓连水都喝不上,邦本就要塌了。这泉在山里是活水,进了墨池就成了死水,死水养不出活文脉。”

山长的藤杖“笃”地戳在地上:“老臣执教四十载,见过多少求名求利的官,却没见过逼书院让水的!”

“我不是逼,是请。”澈儿放下手,掌心还留着水的凉意,“请山长看看那些卷叶的禾苗,它们和学子们一样,都需要水。不如拆了这石渠,让泉水分作两股,一股入墨池,一股润农田。”

他没等山长回话,直接对随行的侍卫说:“传我的令,调工部的匠人来,用拆下来的渠石,在山下砌道分水闸。”

匠人们来得快,带着錾子、撬棍和麻绳。拆石渠时,学子们都围过来看,有人急得直跺脚:“拆了渠,我们用什么洗笔?”山长背着手站在墨池边,脸沉得像要下雨,却没再阻拦——方才澈儿那句“死水养不出活文脉”,像根针,扎破了他心里那层固守的茧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

静静的思考人生

老公重生没选我?闪婚消防员爽翻了

一碗水饺

借腹惨死,重生后我抢她圣宠,夺凤位

伊蔻

让你出狱娶妻,你跑去沾花惹草?

六好青年

纤尘引之妄途

惜息

漫威咸鱼氪星人

歹丸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