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0章 血书民为重 惊鸿淬律典
懒浮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40章 血书民为重 惊鸿淬律典,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,懒浮生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御书房外的青石板被晨露浸得发亮,谢惊鸿跪在第三级台阶上,手里的白玉箫斜斜拄着地面,箫身的裂痕里还嵌着去年的残雪。他身后跪着百十个门生,青布头巾在风里猎猎作响,人人举着“正礼法,安天下”的木牌,把东宫门前的路堵得水泄不通。
“殿下若不重订《礼法》,老臣便跪死在此地!”谢惊鸿的声音嘶哑如破锣,花白的长髯上凝着霜,随着他的话音簌簌掉落,“纲常不正,伦理不存,国将不国啊!”
殿内,澈儿正翻着前朝大儒批注的《礼记》,泛黄的纸页被手指摩挲得发亮,“礼不下庶人”五个字旁,有圈淡淡的墨痕,像是被谁反复圈点过。他抬头望向窗外,谢惊鸿的白发在晨光里像团枯草,而那些举牌的门生,脸上的血气比牌楼的红漆还艳。
“殷先生觉得,该如何?”澈儿没回头,声音轻得像落在纸页上的雪。
殷照临立在阴影里,玄色衣袍几乎与梁柱融在一起,只有那双眼睛亮得惊人:“谢惊鸿是文坛宗主,他的门生遍布州县,硬压怕是会激起士林反弹。但他要的‘礼法’,是‘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’的旧套,若真依了他,你前两年推的均田、减税,都成了悖逆纲常的罪。”
澈儿合上典籍,指尖在“民惟邦本”四个字上停顿片刻:“我知道。他要的是‘规矩’,我要的是‘活路’。这两者,本不该相悖。”
内侍来报,谢惊鸿已在门外跪了三个时辰,脸色发青,却仍直着腰。澈儿叹了口气,起身时,袍角扫过案上的砚台,一滴墨落在宣纸上,晕开个小小的黑点,像粒种子。
谢惊鸿被引着进殿时,怀里抱着部厚重的典册,封面用鎏金写着“大靖礼法通典”,边角镶着紫檀木,沉甸甸的压得人手臂发酸。他将典册举过头顶,长髯垂落遮住半张脸,声音带着颤:“殿下,此乃老臣三年呕心沥血所着,字字皆遵周公古制,可保万世安稳。”
澈儿接过典册,入手冰凉。翻开第一页,“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”十八个大字扑面而来,笔锋凌厉如刀,几乎要划破纸页。他忽然拔出腰间的银匕首——那是东方宸赐的,鞘上的龙纹被摩挲得光滑,反手在左手掌心划了道血口。
“殿下!”谢惊鸿失声惊呼,手里的玉箫“当啷”掉在金砖上,箫身撞出道新裂,渗出些微潮意,像在流泪。
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,连香炉里的烟都停了。澈儿没看他,指尖蘸着掌心的血,在那页空白处写下三个字:民为重。血珠顺着指尖滚落,渗过纸背,在封底洇出朵暗红的花,像极了去年桑田里裂开的桑枝。
他将典册推回谢惊鸿面前,掌心的血滴在册子上,晕开一小片红:“谢师,这三个字,是这部典的筋骨。没了它,再厚的典册,也撑不起天下百姓的生计。你若愿以此为本,我便陪你重修。若不愿……”
他顿住话头,目光落在谢惊鸿颤抖的手上。老儒望着那三个字,血还在往下渗,像在纸上喘气。许久,他忽然对着澈儿深深一揖,额头抵在冰凉的金砖上,声音哽咽:“老臣……遵旨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