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4章 绣绷承山河,十指绘乾坤
懒浮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94章 绣绷承山河,十指绘乾坤,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,懒浮生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半年后,学堂的第一批绣品送进了内务府。有幅“百子嬉春图”,孩子们的肚兜用的是染过的旧布,却绣得活灵活现;那幅“万里江山图”补全了,最北的边境用的是苏阿绣她们凑的麻线,说“这是戍卒的血味,不能少”。管事太监捧着绣品,叹道:“宫里的绣娘绣得再精,也没这股子人气。”
冬日的学堂生了地龙,绣绷上的“岁朝图”渐渐成形。苏阿绣的女儿趴在母亲膝头,用小手指着绣绷上的梅花,“娘,这朵像隔壁张婶家的腊梅。”苏阿绣笑着点头,针脚在花瓣上打了个结,像藏了个秘密。
澈儿来时,正赶上分发工钱。妇人们捧着沉甸甸的铜钱,有的要去给孩子抓药,有的想给丈夫上坟时买束花。周先生从箱底翻出块新绢,“殿下,该绣明年的样了,您说绣什么?”
澈儿看着窗外,雪落在废园的老梨树上,像开了满树的花。“绣幅‘民生安乐图’吧,”他声音轻却清晰,“不用太多金线,就绣寻常人家的日子,灶上的烟,檐下的冰,田埂上的牛……越实在越好。”
苏阿绣第一个举手,“我会绣耕牛,我爹以前是把式。”瞎眼老妪也点头,“我能绣灶烟,闻着味就知道该用什么线。”妇人们七嘴八舌,针在绢上的声,笑在风里的声,混在一起,像支热闹的曲子。
新绣样铺开时,澈儿在角落添了笔——绣绷的木框上,该刻上每个绣娘的名字。“这图是你们绣的,山河里该有你们的名。”他看着苏阿绣的女儿,正用炭笔在绢角画小脚丫,突然想起殷照临的话,权谋不是硬打,是让人心聚成一团火。
如今这学堂里的针针线线,不就是在织一张火网吗?网住了贫妇的生计,网住了贪墨的缝隙,网住了寻常人家对好日子的盼。
开春时,“民生安乐图”绣成了。挂在朝堂偏厅,百官路过都要驻足。图里的农家女在织布,手里的线团用的是粗麻,却透着光;孩童在田埂上追蝴蝶,鞋子是补丁的,笑声却像银铃。有个老臣摸着胡须叹:“这才是江山该有的样子,不是金银堆出来的,是一针一线缝出来的。”
澈儿知道,一间学堂绣不完天下的安乐,却像在荒芜的土地上播了种——种不大,却能让贫妇的手有活干,让空洞的绣绷有山河,让所有人明白,乾坤不止在朝堂的奏章里,也在寻常妇人的十指间,在那些藏着真心的针脚里,细密,坚韧,生生不息。
后来,学堂的绣品成了贡品里的“新样”。外邦使者见了“万里江山图”,问用了多少金银,周先生笑着摇头,“用的是人心,比金银贵。”那些绣娘的名字,刻在绣绷的木框上,随着绣品传到四方,像在说:这天下的美好,从不是少数人的专利,是千万双手一起绣出来的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