懒浮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81章 戏台易廪 锣鼓歇处粟盈仓,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,懒浮生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楚州城的城隍庙前,那座新搭的戏台比庙门还高了三尺。朱漆的台柱雕着缠枝莲,花瓣上的金粉是用真金碾的,在日头底下晃得人睁不开眼;鎏金匾额题着“盛世元音”四个大字,是请江南名士写的,笔锋里的傲气比知州的顶戴还足。

台板铺的是蜀地运来的楠木,一寸厚,踩上去“咚咚”作响,比州衙大堂的地板还瓷实。戏班班主正指挥着伶人吊嗓子,旦角的水袖翻飞,惊飞了檐下做窝的燕子——这戏台是盐商王元宝花三千两白银捐建的,说是“供城隍爷看戏,佑楚州岁岁平安”,可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在嚼舌根:“什么敬神明,是给新知州搭的销金窟!王元宝那船私盐,还等着知州睁只眼闭只眼呢!”

城西的破庙里,却冷得像冰窖。饥民们缩在漏风的墙角,怀里揣着冻硬的糠饼,饼渣子掉在地上,立刻有孩子爬过去捡,连土带渣塞进嘴里。

里正搓着冻裂的手,指缝里还沾着泥,见澈儿带着玄甲卫过来,忙不迭地迎上去,声音发颤:“殿下您看,戏台子夜夜笙歌,点的油灯能照亮半条街;这边却有三个孩子饿晕了,连口热米汤都喝不上。去年冬天就该修的义仓,到现在还空着半截墙,知州说‘先敬鬼神,再抚生民’,可这鬼神……哪看得见人间饿肚子啊?”

澈儿站在戏台前,指尖敲了敲楠木台板,声音沉闷得像敲在实心的石墩上。台侧堆着还没用完的青砖,青灰色的砖面泛着细密的冰碴,棱角分明,比州衙仓库里备着修城墙的料石还好。“这戏台,能容多少看客?”

“回殿下,”班主拎着件绣着孔雀的戏袍凑过来,谄媚的笑里泛着油光,“正经能坐三百,廊下站着还能再挤两百!逢年过节请戏班,连唱半月不重样,去年城隍诞,光戏服就添了二十套……”

“拆了。”澈儿的声音像冰碴落在铁板上,冻得班主脸上的笑瞬间僵住。他转身看向玄甲卫,玄色披风扫过地上的碎金箔,“把楠木台板卸下来做仓门,门框用那对朱漆台柱改,截去雕花,留七尺高就够。青砖全搬到城隍庙后身,依着地势砌仓墙,要三丈高,五丈深,分三进,能装下万石粮食。鎏金匾额熔了,找最好的铁匠,铸块‘楚州义仓’的铁牌,要三寸厚,钉在仓门上头。”

“拆……拆戏台?”知州闻讯从衙门里跑过来,官帽上的孔雀翎歪在一边,袍子下摆沾着泥,“殿下三思啊!这是献给城隍爷的圣物,拆了会触怒神明,降下冰雹、蝗灾的!去年钦天监还说,楚州文风昌盛,正该建戏台振气运……”

“气运若靠戏台撑着,那也太贱了。”澈儿弯腰拾起块从匾额上掉落的金箔,迎着光看,薄得像蝉翼,“神明若真有灵,该怒的是你这父母官。百姓冻饿街头,你却让城隍爷看大戏?今日便让这戏台换个用处——护佑生民,比讨好鬼神实在。”

拆戏台的动静惊动了半个楚州城。起初有百姓揣着香烛在远处观望,不敢上前,怕真的“触怒神明”,直到澈儿亲自踩着梯子爬上戏台,亲手掀下第一块台板,“哐当”一声砸在地上,才有人壮着胆子扛着撬棍上来帮忙。

楠木台板沉得很,十几个壮汉喊着号子才抬得动,有人边抬边念叨:“这木头做仓门,老鼠肯定啃不动,比咱家的门板结实十倍。” 砖匠们则围着戏台墙根打转,用墨斗放线,算计着多少青砖能砌成三丈高的仓廪,灰浆里特意掺了糯米汁和石灰,老匠人蹲在地上搅着灰浆说:“要比戏台子还结实,得让它扛住十年的风雪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

静静的思考人生

老公重生没选我?闪婚消防员爽翻了

一碗水饺

借腹惨死,重生后我抢她圣宠,夺凤位

伊蔻

让你出狱娶妻,你跑去沾花惹草?

六好青年

纤尘引之妄途

惜息

漫威咸鱼氪星人

歹丸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