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 朱笔断冒籍 云散见真章
懒浮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2章 朱笔断冒籍 云散见真章,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,懒浮生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铁证如山。公堂之上,澈儿端坐主位,面前摊开着一叠罪证:老吏的供词、林州府的保甲残册、吴郡赋税底单与黄册的对照表,还有那枚印残片。钱茂被押上来时,还强作镇定,看见那本林州府保甲册,脸“唰”地白了,像被抽走了所有血色。
“钱茂。” 澈儿拿起那本几乎以假乱真的吴郡黄册,声音平静得可怕,“你父钱贵,哦不,钱狗剩,用五十两银子买个假籍贯,让你避开江北的灾荒籍,来江南占科举名额。你可知,江南文风鼎盛,每一个名额,都有寒窗士子熬白了头在等?”
钱茂嘴唇哆嗦着,想说什么,却被澈儿凌厉的眼神逼了回去。澈儿取过朱笔,在砚台里蘸足了朱砂,笔尖悬在黄册上钱茂、钱贵、钱老栓的名字上方。
“尔等蛀虫,以墨篡改籍贯,就像用污泥堵住了寒士的青云路!” 朱笔猛然落下,鲜红如血的朱砂狠狠圈住三人的名字!笔锋凌厉,力透纸背,仿佛要把那虚假的墨字戳穿!“这朱圈为记!凡冒籍者,三代科举卷宗,永世不得录入!”
他掷下笔,笔杆撞在案上,发出惊堂木般的脆响。“涉案胥吏,不管是林州府的还是吴郡的,全部剥皮实草,悬在贡院辕门!让天下士子看看,作弊的下场!” 玄甲卫拖走哀嚎的书吏时,钱茂突然瘫倒在地,涕泪横流:“殿下饶命!是我爹做的!我什么都不知道啊!”
“不知道?” 澈儿冷笑,“你拿着假籍贯赴考,高中时的得意,可不是假的!” 他看向一旁的江南学政,“传我令,天下各州府,重核士子黄册!凡科举者,三代籍贯必须府、州、县三地原始底档互勘,一处对不上,即刻黜落!再敢冒籍,主犯腰斩,三代流放,主考官连坐!”
学政脸色惨白,连连应诺。公堂外,贡院辕门很快挂起了几具填满草絮的人皮,风吹过,发出“呜呜”的声响,像在为那些被挤占名额的寒士鸣冤。张谦挤在人群里,看着那几个朱红的圈,突然红了眼眶——他十年苦读,终于没被这虚假的乌云遮住。
新的皇榜贴出来时,钱茂的名字被狠狠划掉,旁边用朱笔写着“冒籍黜落”四个大字。有个老秀才摸着榜文,叹着气说:“这下好了,笔墨再假,也盖不过这朱笔的真啊。” 阳光透过人群,照在榜文上,那几道朱圈和墨迹,像是在说:科举之路或许难走,但至少,它该是直的,是干净的。
澈儿离开贡院时,听见有士子在吟诵新写的诗:“朱笔圈真破假墨,青云路净待英才。” 他抬头看了看天,连日的阴云不知何时散去了,露出一片透亮的蓝。他知道,堵住一个冒籍的钱茂不难,难的是守住天下寒士的心。但只要这朱笔够红,铁腕够硬,总有一天,科举的天空会彻底清朗,再无乌云可遮。
数日后,江南的书铺里,多了些讲述“朱笔断冒籍”的话本。说书先生拍着醒木,讲得声情并茂:“那朱笔落下时啊,就像打雷!把那些假籍贯的猫腻,全给劈出来了……” 台下的寒士们听得热血沸腾,眼里重新燃起了希望。他们知道,只要笔够真,心够诚,总有一天,名字会堂堂正正地出现在皇榜上,不需要靠假籍贯,只靠真才实学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