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鱼耀祖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37章 潘岳《悼亡诗三首?其二》,诗词一万首,咸鱼耀祖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悼亡诗三首?其二

潘岳

皎皎窗中月,照我室南端。

清商应秋至,溽暑随节阑。

凛凛凉风升,始觉夏衾单。

岂曰无重纩,谁与同岁寒。

岁寒无与同,朗月何胧胧。

展转盻枕席,长簟竟床空。

床空委清尘,室虚来悲风。

独无李氏灵,髣髴睹尔容。

抚衿长叹息,不觉涕沾胸。

沾胸安能已,悲怀从中起。

寝兴目存形,遗音犹在耳。

上惭东门吴,下愧蒙庄子。

赋诗欲言志,此志难具纪。

命也可奈何,长戚自令鄙。

……

赏析:

《悼亡诗三首·其二》延续了潘岳悼亡诗情感真挚、笔触细腻的特点,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以及孤独哀伤之情。

一、主题思想

1. 深切的悼亡之情:全诗围绕对亡妻的思念展开,从季节变换引发的感触,到室内空床的景象,无不渗透着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怀念。如“岂曰无重纩,谁与同岁寒”,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,直白地表达出失去妻子后无人相伴的孤独与凄凉,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。

2.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:诗中借季节的更迭,如“清商应秋至,溽暑随节阑”,暗示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无常。妻子的离世让诗人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世事的难料,从而引发对生命无常的喟叹。

3. 自我排解与无奈:诗人试图以古人的豁达来宽慰自己,如“上惭东门吴,下愧蒙庄子”,但又难以真正释怀,只能发出“命也可奈何,长戚自令鄙”的无奈感慨,展现出他在痛苦中挣扎,想要摆脱悲伤却又无法做到的心境。

二、艺术特色

1. 借景抒情,情景交融:诗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。如“皎皎窗中月,照我室南端”,明亮的月光营造出清冷、孤寂的氛围,与诗人内心的孤独相呼应。而“凛凛凉风升,始觉夏衾单”,秋风的凛冽不仅让诗人感到身体的寒冷,更衬托出他内心因妻子离去而产生的凄凉,情与景相互交融,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。

2. 细节描写,情感入微: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来传递情感。“展转盻枕席,长簟竟床空”,诗人辗转反侧,凝视着空荡的床席,将对亡妻的思念具象化。“床空委清尘,室虚来悲风”,空床积尘、虚室来风的细节,进一步强化了妻子离世后家中的冷清与寂寥,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悲痛。

3. 用典巧妙,深化主题:引用“东门吴”和“庄子”的典故,深化了诗歌的主题。东门吴在失去儿子后仍能保持豁达,庄子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,诗人自惭不如他们的豁达,表明自己难以超脱丧妻之痛,这种用典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,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痛苦的深刻程度以及对摆脱痛苦的渴望。

三、文学价值

1. 丰富悼亡诗内涵:该诗在潘岳悼亡诗系列中,进一步丰富了悼亡诗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深度。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、内心矛盾挣扎的细致刻画,使悼亡这一主题更加立体、丰满,为后世悼亡诗创作提供了更为多元的视角和情感表达范式。

2. 展现魏晋风度与情感真实:从侧面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对生命、情感的态度。在追求豁达超脱的魏晋风度背景下,诗人真实地展现出难以摆脱悲痛的一面,体现了人性中对情感的执着与不舍,让读者看到魏晋文人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和真实性,对研究魏晋时期的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
……

解析:

1. 皎皎窗中月,照我室南端

- 解析:开篇营造出静谧的氛围,“皎皎”生动地描绘出月亮的皎洁明亮 ,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南端。这一画面看似平常,却为全诗奠定了清冷孤寂的基调。在古代诗词中,明月常被用于寄托情思,这里诗人借月光烘托出自己独处时的孤独,暗示他在月下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已悄然涌起。

2. 清商应秋至,溽暑随节阑

- 解析:“清商”代表秋天,古人将音乐的五音与季节对应,清商与秋相应。此句点明随着秋天的到来,湿热的暑气逐渐消退。季节的转换暗示着时光的流逝,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变化,而时光的流逝更增添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与感慨,让他越发意识到妻子的离去是不可逆的,如同季节更迭般无情。

3. 凛凛凉风升,始觉夏衾单

- 解析:“凛凛”一词强化了秋风的寒冷之感,秋风渐起,诗人这才察觉到夏天的被子已经单薄。这种对季节变化的迟钝感知,暗示着妻子离世后,诗人的生活变得浑浑噩噩,对周围事物不再像以往那般敏感。同时,身体对寒冷的感知也映射出他内心因失去妻子而产生的孤寂与凄凉。

4. 岂曰无重纩,谁与同岁寒

- 解析:诗人反问,难道是没有厚棉衣来抵御寒冷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真正让他感到寒冷的,是失去妻子后无人陪伴的心灵孤寂。“岁寒”在这里不仅指自然的寒冬,更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孤独时刻。此句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,突出了妻子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性,以及失去妻子后他内心的空洞与无助。

5. 岁寒无与同,朗月何胧胧

- 解析:再次强调在这艰难孤独的时刻无人相伴。明明是“皎皎”的朗月,此刻在诗人眼中却变得朦胧不清。这并非月亮本身的变化,而是诗人因沉浸在对亡妻的思念和悲痛之中,以至于心神恍惚,看周围的一切都仿佛蒙上了一层悲伤的纱幕,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精神状态和内心的哀伤。

6. 展转盻枕席,长簟竟床空

- 解析:“展转”描绘出诗人在床上翻来覆去、难以入眠的情景,“盻”字则突出他凝视的动作。诗人的目光落在枕席和长长的竹席上,却发现床榻空空。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深,每一个与妻子相关的生活场景都能引发他的悲痛,空荡的床榻更是让他深刻感受到妻子离去后的孤独与失落。

7. 床空委清尘,室虚来悲风

- 解析:床榻因无人使用而落满灰尘,房间也因妻子的离去显得格外空虚,仿佛吹来的风都带着悲伤。“委清尘”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以及妻子离去后生活的落寞,“室虚”强化了空间上的空旷感,而“悲风”则将这种悲伤的氛围具象化,进一步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哀伤。

8. 独无李氏灵,髣髴睹尔容

- 解析:这里引用典故,据说东汉李充的妻子死后,他能在梦中见到妻子的魂魄。诗人感慨自己却没有这样的机缘,无法在梦中与妻子相见,只能凭借回忆,恍惚中仿佛看到妻子的容貌。此句进一步表达出诗人对妻子的极度思念,以及因无法再见到妻子而产生的遗憾与痛苦。

9. 抚衿长叹息,不觉涕沾胸

- 解析:诗人抚摸着衣襟,长久地叹息,不知不觉间泪水已沾湿了胸口。“抚衿”这一动作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,而“长叹息”和“涕沾胸”则直接而强烈地抒发了他难以抑制的悲痛之情,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对亡妻的深情以及失去妻子后的巨大痛苦。

10. 沾胸安能已,悲怀从中起

- 解析:承接上句,泪水沾湿胸口,却无法停止,悲痛的情怀从内心深处不断涌起。这表明诗人的悲痛之情如汹涌的潮水,难以遏制,强调了他内心痛苦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性,展现出他完全沉浸在对亡妻的哀悼之中,无法自拔。

11. 寝兴目存形,遗音犹在耳

- 解析:无论是睡觉还是起床,诗人眼前总是浮现出妻子的身影,她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。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妻子在诗人心中的深刻印记,她的音容笑貌已经深深烙印在诗人的脑海中,时刻萦绕,挥之不去,进一步体现出诗人对亡妻的思念已深入骨髓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重生1983:回到被陷害前

瑞图

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

三月棠墨

生命之河缓缓流动

卑鄙扣

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

留云借月君

洪荒:靠着化身,升维世界

九扑街

道藏辑要

用户686743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