逍遥御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04章 舰队启航,我四叔是朱元璋,逍遥御风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礼部官员的奏疏措辞谨慎却暗藏锋芒:“陛下,英王殿下虽一心为国,但德里路途遥远,征伐耗费巨大。”
“且英王于朝堂之外另起炉灶,派遣舰队远航,此等行事,恐坏了祖宗法度。若再允武臣前往相助,英王势力恐将尾大不掉,日后朝堂制衡之局将被打破。”
翰林院大学士宋濂更是直言不讳:“自古以来,藩王权重必生祸端。英王此次下西洋,未得陛下明诏便擅自行动,已然逾越本分。”
“若再纵容武臣追随,英王手握重兵、掌控海外,难免不让人想起汉初七国之乱、晋室八王纷争。望陛下三思!”
朱元璋沉默良久,伸手拿起一方朱笔,在奏疏间来回游移,却始终未落墨。
这些文官们老生常谈的论调,他听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,可这些文官们一茬又一茬,不停的唠叨来唠叨去,朱元璋不胜其烦。
这天晚上,朱元璋的指节叩在御案上,发出沉闷的声响,震得奏疏边角微微发颤。
烛光突然剧烈摇晃,将他脸上沟壑纵横的阴影投在蟠龙柱上,竟似化作一头张牙舞爪的巨兽。
宋濂的谏言还在耳畔回响,他却想起朱文正幼时骑在自己肩头,挥舞木剑嚷着要荡平天下的模样。
\"来人!\"朱元璋突然厉喝,惊得殿外值守的锦衣卫慌忙入内,\"传太子朱标、左丞相胡惟庸即刻觐见!\"
他抓起案头奏疏狠狠摔在地上,碎纸如枯叶般散落在金砖地面,\"咱倒要听听,这朝堂上下究竟要把正儿逼成什么模样!\"
太子朱标踏入御书房时,正撞见朱元璋将一杯凉茶泼向地面。
飞溅的水珠扭曲了帝王暴怒的面容,折射出诡异的光斑。朱标扑通跪地:\"父亲息怒,儿臣以为...\"
\"你以为?\"朱元璋猛地转身,玉带扣撞在龙椅扶手上发出脆响,\"你以为正儿真要谋反?那些酸儒拿七国之乱说事,却不想想,咱的大明岂是汉晋那般积弱!\"
他踢开脚边奏疏,溅起的墨汁在金砖上洇出狰狞的黑痕,\"正儿若有反心,何须等到今日?\"
胡惟庸弯腰拾起奏疏,指尖拂过常茂的字迹:\"陛下,臣以为武臣请战之心可嘉,但文臣所言制衡之术亦不可废。\"
他此言看似攻击英王,实则是为其开脱,毕竟他可是个忠实的英王党。
他顿了顿,将奏疏轻轻放在御案上,\"依臣愚见,可准部分武将南下,但需以文臣监军,粮草调度亦归户部直管。如此既能彰显陛下恩威,又可防藩王坐大。\"
朱标抬头望向父亲紧绷的下颌线,小心翼翼道:\"儿臣附议胡相所言。王兄虽忠心耿耿,但自古兵权过重终是隐患。不如命他定期回朝述职,舰队账目也交由都察院核查...\"
\"够了!\"朱元璋抓起镇纸狠狠砸向铜鹤烛台,脆响惊得窗外夜枭长鸣,\"你们都当咱糊涂了?\"
他踉跄着扶住龙椅,手指深深掐进雕花扶手,\"当年鄱阳湖血战,正儿死守洪都。如今他不过想为大明寻条活路,你们却要将他置于死地!\"
殿内陷入死寂,唯有烛芯爆裂的噼啪声。朱标与胡惟庸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惶。
朱元璋突然剧烈咳嗽,指缝间渗出的血珠滴落在明黄龙袍上,似红梅绽放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