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0章 妙蛙底的钢铁经纬
汪途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30章 妙蛙底的钢铁经纬,钢轨上的五年:三千到存款五十万,汪途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老周在调度室里,听闻消息,猛地一拍桌子,大声命令道:“岩温!通知两端防护员!放响墩!”
“收到!”岩温扯开嗓子,声音在山间回荡,“阿强!小杨!在K84 + 200和K84 + 400放响墩!”
“哐当——哐当——”两声沉闷的巨响,响墩在雨中轰然炸开,惊得山雀扑棱棱乱飞。运料车司机听到声响,急忙猛踩刹车,车轮与铁轨剧烈摩擦,瞬间擦出串串火星。阿强迅速冲上前去,高高举起红灯,稳稳拦在车前,严肃地说道:“师傅!封锁区不能进!前面正在抢修跨境铁路!”
司机缓缓摇下车窗,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,焦急地说道:“兄弟,我是给中缅友谊桥送钢轨的,这可耽误不得啊!”
“耽误不得?”阿强指了指脚下的铁轨,认真解释道:“您瞧瞧这枕木,才刚换了三天;再看看这道岔,今早刚调过轨距。您要是就这么闯进去,钢轨非得被‘啃’出窟窿不可!”说着,他掏出手机,翻出昨天列车碾过新轨的照片,“您瞧瞧,这轨面上还留着激光测距的印记呢——咱们干的活,那是给火车铺‘红毯子’,可不是设‘绊马索’啊。”
司机沉默了片刻,最终熄了火,无奈地说道:“行,听你的。我就在岔道口等着。”
安全员:体系运转的“定盘星”
玛依身着醒目的反光背心,正逐个细致地检查着防护装备。她手中的笔记本上,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信息:“阿林的响墩数量——10个(标准)”“阿强的对讲机电量——90%(需充电)”“小杨的旗子尺寸——符合Gb标准”。
“玛依姐!”小陶举着一个塑料盒,匆匆跑过来,“我在工具箱里捡到的,这是什么呀?”
玛依微笑着打开盒子,只见里面是半块巧克力。“准是哪个工人藏在这儿的。”她轻轻笑着,把巧克力重新塞回工具箱,“咱们安全员的工作,既要善于‘挑刺’,找出问题,也要懂得‘兜底’,关怀大家。你看这巧克力——甜,但不能多吃;防护体系——严,但也不能缺少人情味儿。”
雨,不知何时悄然停歇。d327次列车鸣着悠扬的笛声,缓缓驶过封锁区,车头那鲜艳的华国结在阳光的照耀下,泛着耀眼的红色光芒。扎伊静静地站在路堤之上,看着两端防护员有条不紊地收起警示带,中间联络员缓缓放下望远镜,驻站联络员在调度表上认真地画下最后一个勾。
“体系算是真正建起来了。”不知何时,老觉长老悄然站在了她的身后,手中紧紧攥着一根竹片,感慨地说道,“当年修滇缅铁路,我们靠的是大声呼喊、靠的是眼睛观察;如今有了先进的设备、完善的制度,但最为珍贵的,还是这些年轻人的责任心啊。”
玛依也轻轻走了过来,将响墩铁盒递给扎伊,认真地说道:“阿婆说过,防护体系并非铁铸而成,而是靠人心一点点垒起来的。”她抬手指了指远处正在清理现场的工人们,“你瞧,阿强帮小杨系紧安全绳,岩温耐心教实习生认识响墩,这就是咱们最好的防护网啊。”
扎伊轻轻抚摸着腕间的银镯,心中豁然开朗:所谓的防护体系,其实就是无数双手的紧密交叠——驻站联络员准确传递的信息、现场防护员坚定不移的坚守、两端防护员勇于担当的精神、中间联络员迅速高效的传递、安全员认真负责的监督,还有老一辈无私传授的经验、年轻人满腔热血的奉献,共同编织成了这一张守护生命的坚实大网。
山风轻轻掠过,远处传来列车悠长的汽笛声。那声音里,既有钢铁碰撞的轰鸣,又有人心凝聚的温度,更有中缅两国人民用责任与信任,共同谱写的——钢铁长龙的平安之歌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