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0章 数据战争的部落解法
汪途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10章 数据战争的部落解法,钢轨上的五年:三千到存款五十万,汪途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内罗毕的法庭,空气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,凝滞得让人窒息。每一丝空气都浸透了无形的战栗,像无数细小的冰针,扎在皮肤上,又似乎能穿透皮肤,刺入骨髓。高大的落地窗外,是内罗毕熟悉的景象——远处肯尼亚山的轮廓被薄雾笼罩,近处则是高大的猴面包树和棕榈树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但这一切的生机勃勃,此刻都仿佛被隔绝在这扇厚重的玻璃之外,与法庭内弥漫的死寂与紧张格格不入。
法庭的穹顶很高,悬挂着一盏巨大的水晶吊灯,此刻却只开了一半的灯泡,昏黄的光线在空旷的法庭内投下斑驳的光影,显得有些阴森。墙壁上,一幅巨大的殖民时代地图被幽幽地投射出来,那过于鲜艳的色彩,像是被稀释后又凝固的颜料,带着一种不自然的、令人不安的艳丽,如同干涸的血迹。盘根错节的线条,则像是烙在非洲肌肤上的狰狞伤疤,从北到南,从东到西,密密麻麻,无声地泣诉着一段浸满血泪的残酷过往。那地图上,铁路线被描绘得粗壮而傲慢,如同殖民者强加给这片大陆的血管,将资源从腹地抽离,输送到海岸,再运往欧洲。
法庭中央,一位白人律师挺立如枪,他穿着熨烫得一丝不苟的西装,头发梳得油亮,脸上却写满了傲慢与愤怒交织的扭曲表情,像是一个即将爆裂的气泡。他双手撑在律师席的桌面上,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变得惨白,像一头被激怒的野兽,声嘶力竭地咆哮,唾沫星子喷溅在桌面上,留下一个个湿漉漉的斑点:
“所谓的自由轨距?那不过是原始人愚昧野蛮的呓语!一群没有科学头脑、只懂得敲敲打打的野蛮人,竟然敢质疑我们经过精密计算、符合国际标准的轨距?简直是笑话!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,这是对秩序的挑战,是对我们文明成果的公然藐视!他们所谓的‘传统智慧’,不过是阻碍进步的绊脚石!”
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法庭内回荡,充满了侵略性,仿佛要将空气都撕裂。他的辩护,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某条铁路的技术标准,更是在维护一种象征——一种白人优越、文明高于一切的象征。他的每一个字,都像是一把小锤,敲打在非洲人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上。
而林野,就静静地伫立在一旁。他穿着简单的亚麻衬衫,袖口卷起,露出结实的小臂,脚上是一双磨损严重的登山靴。他的身影在喧嚣中仿佛一尊磐石,沉静得近乎透明,与周围紧张的氛围格格不入。唯有他的眼神,如淬火的钢铁,淬炼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与冷静,仿佛能穿透一切喧嚣与虚妄,直抵事物的核心。他心知肚明,这场围绕铁路轨距的数据攻防战,绝非冰冷的数字游戏。这根看似普通的钢轨,承载的却是文化的根脉,攥紧的是主权的尊严,是一场关乎民族灵魂能否挺直腰杆的战争。每一毫米的轨距,都牵扯着经济命脉,牵扯着国家发展的自主权,牵扯着被殖民历史深深伤害的自尊。
就在这剑拔弩张、一触即发的瞬间,林野动了。他的动作快得让所有人措手不及,甚至比白人律师那声咆哮的尾音落下还要快。那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动作,如同投入死水的一颗石子,瞬间打破了凝重的空气——他猛地将手中那根看似普通的木质道尺奋力掷出!
那道尺,是库托从祖坟旁插下的那根,此刻已经被林野用库托的布条简单包扎过,带着淡淡的血腥味和泥土的气息。它在林野手中,仿佛被赋予了某种生命力。掷出的瞬间,那道尺在空中划出一道迅捷而优美的孤线,带着刺耳的破空锐响,像一道银色的闪电,精准而沉重地砸向那幅象征着压迫与掠夺的投影幕。
尺影落下,仿佛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,瞬间切开非洲大陆的轮廓,那原本象征着殖民统治的线条被从中斩断。更像是一记重锤,狠狠砸碎了那无形却沉重的殖民枷锁。投影幕布发出一声闷响,布料剧烈地抖动,上面的影像也随之扭曲、模糊。
整个法庭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。白人律师被这石破天惊的一掷惊得僵在原地,瞳孔骤然收缩,仿佛被一道惊雷劈中,连嘴角的狞笑都凝固了,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。他张了张嘴,似乎想发出什么声音,却发不出任何音节。法庭内所有的目光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攫住,连那些原本在低声交谈的旁听者,此刻也都屏住了呼吸,惊愕地看着林野那无畏的勇气与奇特的智慧,如同一道闪电,瞬间击中了在场的每一个人,带来短暂的震慑与深深的灵魂悸动。
林野没有解释,也没有退缩。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,双手插在口袋里,眼神平静地注视着那面被击中的投影幕。他知道,这一掷,掷出的不仅仅是一根道尺,更是对不公的抗争,是对真相的追寻。
恰在此时,库托的身影如同从古老传说中走出,出现在人群中。他不再是一开始那个跪在祖坟前、遍体鳞伤的少年,此刻的他,眼神里燃烧着一种近乎狂热的火焰,身姿挺拔,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力量。他引领着一支被称为“数据卫队”的队伍,他们并非穿着统一的制服,而是来自各个部落的年轻人,穿着各式各样的传统服饰,却都眼神坚定,步伐一致。他们开始以一种奇异而充满韵律的方式“起舞”。
他们的舞步轻盈如风,却又蕴含着磐石般的力量,仿佛踏着某种亘古的节奏,在地板上走出复杂而精确的轨迹。那不是杂乱无章的跳动,而是充满了数学般的严谨。左脚先迈出七步,右脚再跟上八步,每一次抬脚、落步,都精准得如同经过精密计算。他们的手臂也随之摆动,时而张开如展翅的雄鹰,时而收拢如握紧的拳头,配合着脚步,形成一种奇特的韵律。
渐渐地,那些交错的脚步,竟在地面上幻化出若隐若现的线条。起初只是模糊的轮廓,但随着舞步的继续,那些线条越来越清晰,越来越具体。它们交错纵横,最终竟在地面上拼凑出了十七国铁路网的大致轮廓!仿佛大地本身在苏醒,在用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方式,讲述着它被强行刻上的伤痕,以及它渴望愈合的愿望。
坐在高处的法官猛然惊醒,他揉了揉眼睛,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。他看清了——舞者们每一步踏出的间距,竟恰好是1435毫米,也就是国际通用的“标准轨距”!而他们脚掌每一次精准的落点,都恰恰对应着那些被恶意篡改、用来证明“自由轨距”必要性的关键数据坐标!那些所谓的“数据”,在舞者们精确而充满力量的脚步下,显得如此不堪一击,如此荒谬可笑!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