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7章 战争准备
比格多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37章 战争准备,穿越大明:本公主配享太庙,比格多动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亨利王子派出的探索舰队在北熙洲沿岸遭遇虞国海军截击,三艘舰船被击沉、两艘被俘的消息通过沈国驻葡萄牙情报人员传回里斯本时,葡萄牙王室已不再对大明联邦的存在存疑。
这一消息如同导火索,让阿方索五世与尼古拉五世意识到,战争的阴云已切实笼罩在武洲上空,而筹备应对之策已刻不容缓。
他将情报副本连夜送往罗马,附信中直言:“大明联邦已将武洲视为实质威胁,其军事反应速度远超预期。若再行观望,武洲将无喘息之机。”
尼古拉五世在收到情报后,于梵蒂冈召开紧急枢机会议。会议持续三日,最终以绝对多数通过教谕:“基督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异教威胁,大明联邦以非基督信仰统治半壁寰宇,其扩张野心将危及所有基督徒的生存。
吾等当搁置纷争,共御强敌。”教谕措辞激烈,首次将大明联邦定义为“必须联合对抗的敌人”,并宣布启动“神圣海洋同盟”计划,号召所有天主教国家向葡萄牙提供军事、技术及资源支持。
教谕的发布,标志着武洲对大明联邦的认知从“传说”转向“现实威胁”。阿方索五世与尼古拉五世并非对沈国的“借刀杀人”意图一无所知——沈国试图以武洲消耗大明联邦大国实力的算盘,在情报分析中已被拆解清晰。
但在阿方索五世看来,这本质上是一场相互利用的博弈:“沈国欲借我等之手破局,我等亦需借沈国之技术自强。双方各取所需,无关道义,只关存亡。”
这种认知催生出更务实的战略思考。阿方索五世命王室智库深入研究大明帝国及联邦的历史档案——这些资料部分来自沈国提供的情报,部分来自葡萄牙暗中收集的信息。
研究结论指向一个核心:大明联邦虽由多个藩国组成,内部矛盾重重,但“朱姓血缘”构成的家族纽带,是维系其表面统一的关键。
从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开始,“家天下”的理念便深植于朱氏统治逻辑中,即便演化至联邦体制,各藩国君主对“朱家正统”的认同,以及对“家族荣誉”的维护,仍是不可忽视的心理纽带。
“他们内斗不断,却从不愿将矛盾彻底摆上台面。”阿方索五世在战略会议上指着大明联邦世系图分析。
“看看这些藩国君主的名字——朱瞻壑、朱瞻塙、朱祁钧……皆沿用大明皇室字辈,甚至在外交文书中仍称彼此为‘皇兄’‘皇弟’。他们或许自己都未察觉,但这种血缘羁绊,正是联邦得以维持的隐形支柱。”
智库成员补充道:“据沈国情报,虞国皇帝朱昭熙在处理联邦事务时,仍会顾忌‘朱家颜面’;越国与扬国在争夺资源时,亦会避免使用‘分裂联邦’的措辞。这种心理惯性,恰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弱点。”
基于此,阿方索五世形成核心战略:“军事对抗非短期可胜,大明联邦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仍具压倒性。但我们若能精准打击其‘家族纽带’,使其内部矛盾从‘暗斗’转为‘明争’,联邦或将自行分崩离析。”
他以历史为鉴:“罗马帝国的崩溃,非因蛮族强入侵,实因内部权力撕裂。大明联邦若重蹈覆辙,武洲便有破局之机。”
具体策略被拆解为三步,第一步是情报渗透与舆论分化,通过沈国及其他渠道,向大明联邦各藩国散布“他国私通武洲”的虚假情报,激化大国与小国、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猜忌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