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7章 团队编书
比格多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27章 团队编书,穿越大明:本公主配享太庙,比格多动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对外情报局则加大了情报收买的力度,耗费大量银钱,买通各国商行的账房先生、码头苦力。密探们穿梭在各国的市井街巷,在茶楼酒肆中与线人接头,传递情报。
他们获取了跨国贸易中,资本家如何通过操纵汇率、垄断货源进行欺诈的案例;还得到了洪州共和国,皇室财团与民间资本家相互勾结,哄抬物价的详实证据。
学者们整日泡在这些情报资料以及史书中的各种经济方面的论述,将管仲《轻重篇》、司马迁《货殖列传》等古籍与当代案例对照研究,常常争论到面红耳赤。
为了把情报和历史当中的那些经济现象总结成为理论论述,这些学者们通宵达旦,这个工程比起当年由解缙和姚广孝编写《永乐大典》还要困难,毕竟永乐大典的编写主要是书籍的收集归类,是百科全书。
而朱昭熙想要编写的《货殖通论》,则是要在浩如烟海的情报资料和历史资料当中,总结提炼经济规律,这些学者虽然是朱昭熙亲自培养出来的,算是接受新式教育的一代人,但他们都是新老交替的一代人,接受的依旧算是填鸭式教学。
这些学者看着的确很优秀,但是终究是拔苗助长出来的,没有在历史上看到过资本家们的残酷,大明开启的大航海时代的确和欧洲开启的大航海同样残酷,可是大明的残酷都是针对当地土着的。
在大明的支持下,移民行动虽然有过一段时间的阵痛,但是根本没有像欧洲那样的刻骨铭心,要知道欧洲那些航海的人都是穷疯了出来打拼的,而大明只不过是土地少,还能活下去就被大明朝廷出钱出力送到了海外,成为了中产阶级。
所以这些学者对于资本的剥削,并没有那么感同身受,就算朱昭熙在他们的耳边天天讲,他们也只是被迫接受了朱昭熙的输出,而不能继续深入拓展。
这个时代就算是欧洲,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都是萌芽状态,那些唯物主义的着作《基督教的本质》要到两百多年后,培根和霍布斯也至少要在一百多年后诞生,至于辩证法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也要在一百多年后诞生。
更不用说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的马恩两人,更是在三百多年后才诞生,没有那些作为理论基础的分析工具,帮助朱昭熙编写《货殖通论》的那些学者,可以想象得到,他们需要面对多少困难。
人多力量大在面对现实情况的时候,或许是正确的但是在理论和这些研究方面,真的很依赖天才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