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叶凋谢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监官吏,斩杨国忠 ,大唐天将军,落叶凋谢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任命六部九寺五监官吏,斩杨国忠 五杨

路嗣恭走后,李瑄召裴遵庆至政事堂中。</p>

昔日宰相处理实务,都会在兴庆宫的中书门下堂。</p></p>

现李瑄重新启用太极宫中书省内的政事堂。</p></p>

“见过秦王!”</p></p>

裴遵庆入堂,向内堂主座的李瑄里揖手一拜。</p></p>

在李瑄身后,挂着一副宰相张说用楷书亲手写的书法: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。</p></p>

夜还未消尽,红日已从江上升起。江上春早,旧年未过,新春已到。</p></p>

这种充满乐观,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,正应李瑄此时的身份。</p></p>

李瑄跪坐在席上,也给裴遵庆一种奇妙的感觉。</p></p>

“你是老臣,不用那么多礼节!”</p></p>

李瑄起身让裴遵庆在矮桌对面坐下。</p></p>

裴遵庆今年已经六十五岁。</p></p>

他从开元中期开始为官,兢兢业业三十多载。</p></p>

裴遵庆多任职不重要的官职,算不上大臣,他又不愿意依附李林甫,直到李瑄拜相时,才提拔了他。</p></p>

一般人在这个年纪,基本上已经半截入土了,但李瑄知道裴遵庆的仕途生涯才刚刚开始。</p></p>

历史上的裴遵庆活了八十五岁,耄耋之年,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长寿。</p></p>

现裴遵庆任工部员外郎,被杨国忠排斥在权力中心。</p></p>

“谢秦王!”</p></p>

裴遵庆再拜后,在李瑄对面坐下。</p></p>

“国泰民安,在于吏治。房谋杜断,贞观大治。姚宋整饬,定鼎开元。自古也有郡县治,天下安的说法。以前本王当宰相的时候,多有掣肘,无法实施好的政令。现圣人给我绝对权力,我来征求卿的意见。”</p></p>

李瑄认为裴遵庆是治吏的好人选。</p></p>

他经验足够,又藏器于身,在天宝初年担任吏部员外郎的时候,他就被誉为“吏部为礼部尚书。</p></p>

赵奉章公正,不会弄出徇私舞弊的事情。</p></p>

李瑄将刘宴从陇右召回,任中书侍郎,将杨绾召会,任黄门侍郎。</p></p>

中书令和侍中暂不设,以中书侍郎暂管中书省,以黄门侍郎暂管门下省。</p></p>

当初效忠李瑄的杨慎矜、杨璹等大臣已经在天宝年间病逝。</p></p>

在权力未稳的时候,李瑄只会任命听从他的人为公卿大臣。</p></p>

户部尚书的位置,李瑄准备交给韦见素。</p></p>

兵部尚书为封常清。</p></p>

李瑄召高适和岑参为兵部侍郎,辅佐封常清。</p></p>

杜琎和萧华为礼部侍郎。</p></p>

刘眺为户部侍郎。</p></p>

召王昌龄为工部侍郎。</p></p>

王玙和上官青为刑部侍郎。</p></p>

召张镐为吏部侍郎。</p></p>

完成六部的根基,再提拔一些李瑄认为有能力,品德良好的旧属为郎中、员外郎。</p></p>

同时,李瑄让岳父裴泛为大理寺卿,判刑事。</p></p>

令李峘为司农卿,负责粮食积储、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。</p></p>

令吕堙为太府卿,负责国家的财政和物资官吏。</p></p>

令兄长李霅为宗正卿,负责皇室事务和宗庙。</p></p>

他让颜真卿主持安西、北庭政务,兼任鸿胪卿。</p></p>

令亲信刘单,兼任卫尉卿。</p></p>

以姜度为太常卿。</p></p>

以兄长李季卿为太仆卿。</p></p>

九寺之中,除大理寺、太府、卫尉、司农、鸿胪以外,其他大都是为皇室服务,在皇帝无实权的情况下,没什么份量,所以李瑄让他能力不太突出的兄长担任。</p></p>

五监国子监、少府监、将作监、都水监、军器监,李瑄提拔李华、李栖筠、李琚、魏少游、王维等人,其中王维为国子监。</p></p>

他要不愿意担任,李瑄会任命王维为秘书监,继续半隐半官。</p></p>

至于御史大夫的位置,李瑄暂时不设,他以颜杲卿为御史中丞,主持御史台事,提拔英俊,监察百官。</p></p>

以六部尚书、侍郎为例子,都兼任天策府官职。</p></p>

天策府长史为从三品,李瑄准备让李岘兼任。</p></p>

另一个从三品的官职为天策府司马,李瑄以心仪的李泌兼任。</p></p>

其他府从事中郎、军谘祭酒、主簿、诸曹参军事等,也由亲信官吏兼任。</p></p>

完全形成以李瑄为核心的整治框架,将一些不听命的老臣调到闲职、不重要的职务上,如诸寺少卿等,要么直接使其罢官养老。</p></p>

攘外必先安内,他要向西征战,必须政事稳固。</p></p>

他现在屁股还未坐稳,最担心的是他出征的时候,一帮老臣在后背捣乱,还权李隆基。</p></p>

这种事情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。</p></p>

在这种情况下,李瑄只能相信亲信。</p></p>

哪怕离开长安,也会让罗兴率领一万天策卫留下,以防宵小之徒。</p></p>

但李瑄任命官吏的事情,在赵奉章、杜琎、颜杲卿回来之前,不会向长安公布。</p></p>

当然,李瑄也留下一些侍郎的高官,为内心矛盾,还未投靠他的大臣准备,有的大臣才干不俗,李瑄颇为欣赏。</p></p>

一直到深夜,李瑄才离开太极宫,前往秦王府。</p></p>

原本的天水王府,已改为秦王府。</p></p>

他没有选择更大的宅院,能容纳数百人的秦王府对李瑄足矣。</p></p>

整个道政坊都因为秦王府蓬荜生辉。</p></p>

同时,戒备也更森严。</p></p>

秦王府周围的几座府邸,都被李瑄买下,作为天策卫士卒的居住地,拱卫秦王府。</p></p>

翌日。</p></p>

天还未亮,长安城各坊市张贴告示,敲锣打鼓,声势浩大。</p></p>

无数百姓汇集而来。</p></p>

“小相公封秦王了,还担任尚书令,兼天策上将,天下兵马大元帅。”</p></p>

西市,一名识字的商贩向周围说道。</p></p>

“我只听过中书令,没听说过尚书令,那是宰相吗?”</p></p>

旁边一名百姓疑惑。百姓更喜欢李瑄当宰相。</p></p>

“告示上说中书令已经从右相改回来,不再为宰相,尚书令才是第一宰相。”</p></p>

又有文人回答道。只有懂得政治的文人,才明白这几个官职的份量。</p></p>

“七郎再次拜相,国家有救了!”</p></p>

但百姓可不管这些,他们皆手舞足蹈,迅速将这个消息传给亲朋好友。</p></p>

王公贵族在昨天就已得到这则消息,他们内心不忿,又不得不接受。</p></p>

谁都明白,李瑄新主长安,会杀鸡儆猴。精明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第一个跳出来。</p></p>

这一日,整个长安都陷入欢喜鼓舞中。</p></p>

秦王李世民是从老人口中听来的故事,那是太宗皇帝,传闻他英明神武,文治武功。</p></p>

也只有他担任过天策上将。</p></p>

李瑄继任秦王、天策上将,使百姓不再担心东面的叛军出潼关。</p></p>

短时间内,他们改称李瑄为秦王,相信在秦王的治理下,家中会有余粮,即便发生蝗虫、暴雨等灾害,也会心有希望。</p></p>

当天辰时,又一则告示张贴在长安坊市。</p></p>

杨国忠、虢国夫人、韩国夫人、杨琦、杨铦等人在西市午时三刻斩首。</p></p>

这则消息再次沸腾,无数百姓放下手头事情,向西市涌。</p></p>

以至于前往西市的道路人满为患。</p></p>

从太极宫通往西市的道路,有天策卫把守,除了押送犯人到刑场的囚车以外,还要保证李瑄通行。</p></p>

在太真观中的杨玉环也从一名买菜回来的女道士口中惊闻此噩耗。</p></p>

仅仅到长安两天,她的姐姐就要被处斩。</p></p>

“不该让你们出蜀来长安……”</p></p>

即便知道虢国夫人和韩国夫人罪有应得,但杨玉环依旧心如刀绞。</p></p>

她认为这也有她的责任,正是因为她思念姐姐,李隆基才将三位姐姐从蜀地接入长安,使她们走上一条不归路。</p></p>

还有她的兄长,虽是堂兄,但他们的父亲将她抚养长大,她愧对逝去叔父。</p></p>

她不明白她们为什么会走到这种地步。</p></p>

“娘子可向秦王求情,他或许会看在您曾经帮他的份上,饶恕虢国夫人和韩国夫人等人。”</p></p>

见杨玉环瘫坐在太真观桃树下梨花带雨地哭泣,随她一起入太真观的贴身侍女向杨玉环说道。</p></p>

她将李瑄封为秦王、天策上将、尚书令的消息告知杨玉环。</p></p>

权利在握的李瑄只要一句话,就能免除杨氏一族死罪。</p></p>

“杨氏祸乱天下,在十年前他们就骂我是红颜祸水,有什么颜面向秦王求情!”</p></p>

杨玉环止不住地抽泣。</p></p>

她知道自己求情没有任何意义,李瑄虽不是铁石心肠,但信念坚定,绝对不会因为她请求而动摇绝心。</p></p>

夺取权力这种事情,她一个女子微不足道。</p></p>

她无法出太真观,不知有没有人为她兄长姐姐收敛尸体。</p></p>

曾经杨氏提拔的人,一定避之不及。</p></p>

最终,杨玉环将她仅有的首饰拿出,由侍女在东市变卖,请人为杨氏众人收尸,在城外买墓地立碑。</p></p>

完后,杨玉环跪在主殿的蒲团上祈福。</p></p>

她以前不信道教,这一刻她希望罪恶能通过祈祷得到救赎。</p></p>

她不知道的是,她的侍女变卖首饰以后,本想雇人,但百姓一听是为杨国忠和杨氏收尸,没有人愿意。</p></p>

如果没有人收尸,只能由官兵运到城外郊野掩埋,不刻墓碑。</p></p>

将近午时的时候,杨国忠、杨氏成员,被运送到囚车上。</p></p>

由路嗣恭亲自带领,前往西市。</p></p>

杨氏主要成员数十口都在内,囚车周围,尽是披坚执锐,任何人不得靠近囚车半步。</p></p>

在这个时候,杨国忠才意识到自己将要被斩首示众。</p>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那年华娱

做梦的木头

亮剑:我杀敌能爆航母

穷玩战术富玩火力

你管这叫创业?

大一大夫

慢性齿痕

红牛地瓜

七零军嫂狠又媚,京圈首长受不了

就是艾米呀

无情道不一直是合欢宗热门选题吗

陆啾啾从不啾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