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叶凋谢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55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,天宝十三载,大唐天将军,落叶凋谢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王莽谦恭未篡时,天宝十三载

李瑄的《菊花》一诗寓意颇深,历经寒冷,而最终雕零。</p>

可以延伸想象,是李瑄,是杜甫,也是王维。</p></p>

杜甫和王维感触良多的同时,诗兴大发,各吟一首菊花,互相品读,兴致盎然。</p></p>

他们逗留许久,跨过这开满菊花的小院,向日落的地方而去。</p></p>

“子美,杨国忠将你的仕途之路断绝,我只能让你成为我的僚属,你愿意去西域吗?”</p></p>

一番别样的游离后,回到驿站旁的酒肆饮酒,李瑄向杜甫询问道。</p></p>

他知道杜甫不再为官后,诗风已然大变,但被被认为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。</p></p>

比如杜甫不久前所作醉时歌。</p></p>

清夜沉沉动春酌,灯前细雨檐花落。</p></p>

但觉高歌有鬼神,焉知饿死填沟壑。</p></p>

最后笔锋一转,甚至说道“儒术于我何有哉,孔丘盗跖俱尘埃”。</p></p>

将圣人孔子,和大盗盗跖一起说出,作为“奉儒守官”,标准儒家的杜甫,很意味深长。</p></p>

明显是明嘲儒术,实际上暗讽刺时政,乃至李隆基。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感慨,和自身遭遇的愤懑。</p></p>

“郡王麾下人才济济,杜甫无能,家中也有妻儿照顾,无法再为李帅效力。”</p></p>

杜甫婉拒李瑄的邀请。</p></p>

以前他想济世安民,充满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政治抱负。但经过数年为官后,心境大有改变。</p></p>

从李林甫“野无遗贤”开始,他所看到的,所认知的,都打破他对政治的幻想。</p></p>

他亲眼见证开元盛世,到天宝十载以后,化为黎民的哀叹。</p></p>

为什么圣人会纵容五杨呢?谁又懂得苍生的苦楚呢?</p></p>

那“会当临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誓言渐行渐远。</p></p>

而他的“恩相”李瑄,一心为国家,为苍生百姓,却罢相遭贬。</p></p>

这无一不再打磨杜甫对政治的热情,以至于现在杜甫心灰意冷。</p></p>

如果国家有难,他一定会义无反顾地帮助。但现在杜甫则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。</p></p>

家中有一些薄田,栽种一些果树、药材,杜甫自认为可以养家糊口。</p></p>

“在西域为将,不是我的心愿。我一定还会再回来的……”</p></p>

李瑄微微摇了摇头,惆怅地说道。</p></p>

他的话没说完。</p></p>

只是不知道再回来的时候,杜甫和王维会怎么看他。</p></p>

他最希望的事情,就是让杜甫今生不再写下《三吏三别》。</p></p>

他一定会做到。</p></p>

“郡王再回长安,不仅仅是我的愿望,也是天下百姓的希望。”</p></p>

杜甫以为李瑄要重回为相。</p></p>

他已经看到盛世之下的暗流涌动,只有天水王重整朝纲,才能让大唐恢复开元年间的盛世。</p></p>

“摩诘,有无念想,再度西去。”</p></p>

李瑄又问王维道。</p></p>

此时王维还担任文部郎中的职位,但只是挂了职衔而已,大部分时间称病在家。</p></p>

由于文坛领袖的身份,杨国忠不想去搭理王维。</p></p>

“虽向往西域之景,但我更不可能离开长安。”</p></p>

王维向李瑄回答道。</p></p>

他的心境已经变得不一样了,觉得自己再难涉足政事。</p></p>

对自己的前途也不抱有任何希望。</p></p>

王维有自知之明,知晓圣人在利用他“一代文宗”的身份,装扮盛世,粉饰太平。</p></p>

“可惜!今日我们相约在白鹿原上,下次郊游饮酒不知是什么时候,希望还有下次吧!”</p></p>

李瑄知道不可能,只是随便一问。</p></p>

“郡王才华无双,是能兼济天下的相才,是古今未有的大将军,我们的诗词,未能描绘郡王十一。能受到郡王的礼遇,也是我们的幸事。只要郡王回长安,我们随时会见面。”</p></p>

王维也错会李瑄的意思。</p></p>

就身份而言,他与杜甫都差之千里。而李瑄与他们相交,是文人,是朋友。</p></p>

十年来,李瑄的身份一再提高,王维都未觉得疏远,千万里赠诗,情意绵长。</p></p>

李瑄只是笑了笑,他们今夜一起饮酒,谈古论今。</p></p>

从开元的强大,说到泰山封禅,又说到天宝的危机四伏。</p></p>

从姚崇开始的一任任宰相,说道张九龄、李林甫,又说到杨国忠。</p></p>

从古代历史,说到诗词歌赋。</p></p>

古今大事,又哪有一成不变的。</p></p>

说到最后,可能是因为醉了,哽咽难言……</p></p>

在白鹿原两天后,李瑄、杜甫和王维一起返回长安。</p></p>

不久后,李泌从嵩山到达长安,他到达天水王府后,李瑄将他迎入。</p></p>

在葳蕤的灯烛下,两人促膝长谈许久。</p></p>

没有人知道他们谈论什么,翌日离开的时候,没有送别的仪式,两人对视一眼,心照不宣。</p></p>

李泌又前往他的终南山。</p></p>

时间匆匆,很快就到十月下旬。</p></p>

再过一日,李隆基准备启程前往华清宫,进行属于他的“冬眠”。</p></p>

这一个冬天,华清宫的朝堂都会落满灰尘。</p></p>

而李瑄也打算明日就出发回龟兹。</p></p>

车神塞、李嗣业等将早已在十天前,便快马先行一步,回西域整训军队。</p></p>

李瑄后面要与家人同行,会慢许多。</p></p>

长安的百姓知道李瑄要离开,非常难过,有志之士常常扼腕叹息……</p></p>

在前往华清宫的前一日,李隆基按照惯例,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吏,举行大宴。</p></p>

下次饮酒,就要到华清宫了。</p></p>

在宴会上,李瑄再一次与李岘、裴遵庆、韦见素等官吏谈论。</p></p>

没有什么国家大策,也没有什么新法,更没有当前的危患,只是交谈一些不着边际的客套话。</p></p>

与群臣问候没多久,李隆基召李瑄到御座前。</p></p>

“七郎明日将要西去建功,我赐给你这杯酒,希望来年七郎能旗开得胜。”</p></p>

李隆基亲自为李瑄倒一杯酒,并拿起酒杯交到李瑄手中。</p></p>

他很看重接下来的战争!</p></p>

“臣谢圣人。”</p></p>

李瑄拿起酒杯,仰头一饮而尽。</p></p>

“七郎不要担心将来没有勋爵加身,谁说我大唐不能像汉朝一样出现万户侯呢?”</p></p>

李隆基看着李瑄饮尽酒后,缓缓说道。</p></p>

李隆基口中的万户侯,自然指的是实封。</p></p>

大唐的爵位,包括亲王,都是虚封。有象征意义,没有实际意义。</p></p>

一般亲王、公主都会加一定数量的实封,但不超过千户。</p></p>

而当前李瑄的实封已经三千户。</p></p>

李隆基这是想用“万户侯”激励李瑄。</p></p>

须知李瑄郡王的虚封才五千户。</p></p>

如果将来一个虚封五千户的郡王,得实封万户。</p></p>

那比亲王还要亲王。</p></p>

或许李隆基不会考虑那个时候的后果,李瑄也不会等待那一刻的来临。</p></p>

他只能用神色激动的拜谢,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,让李隆基放心。</p></p>

“启禀圣人,臣离开长安之前,有一事相请。”</p></p>

李瑄在李隆基喝酒尽兴的时候,向他说道。</p></p>

“七郎但说无妨!”</p></p>

李隆基让李瑄直说。</p></p>

“回圣人,臣认为龙标尉王昌龄有不可多得的才干,决定要他担任安西节度使的判官,请圣人恩准。”</p></p>

李瑄知道安史之乱刚开始的时候,王昌龄被闾丘晓杀害。</p></p>

乱世没有法典,地方郡守权力大增,闾丘晓杀害王昌龄的原因,竟只是因为嫉妒王昌龄的诗才和名气。</p></p>

李瑄不想这种悲剧重现,准备将王昌龄调走。</p></p>

如果按照历史来说,此时的王昌龄已经完成他人生中大部分创作。</p></p>

但李瑄有理由相信,王昌龄若能顺其自然的活着,一定能创造更多经典的诗篇。</p></p>

“这都是小事。”</p></p>

李隆基闻言,让侍者传杨国忠来到御座前。</p></p>

王昌龄的诗大名鼎鼎,李隆基多有耳闻。</p></p>

他以为同为诗人的李瑄,对王昌龄惺惺相惜。</p></p>

“国忠啊!宴会结束后,召王昌龄回长安,然后到安西任判官,封王昌龄一个四品官标榜身份。”</p></p>

杨国忠走上前后,李隆基向他吩咐道。</p></p>

“臣遵旨!”</p></p>

杨国忠看了李瑄一眼,知道召回王昌龄是李瑄的主意。</p></p>

对杨国忠来说,王昌龄无关紧要,只要不在长安捣乱就行。</p></p>

宴会之上,载歌载舞,臣子们却有喜有忧。</p></p>

与李瑄关系势如水火的五杨十分高兴,她们在宴会上手舞足蹈。</p></p>

因为李瑄这个瘟神,明日也会离开长安。</p></p>

她们在庆祝李瑄离开,希望他永不回来。</p></p>

心中有所希望的大臣唉声叹气,天水王终究还是要离开。他们还有机会吗?</p></p>

像几年前一样,天水王府后花园的梨树下,坐满大臣,雄心勃勃地商议新法。</p></p>

一切都回不去了。</p></p>

杨玉环静静坐着,她罕见多饮酒,不一会儿,就面布红霞,娇艳欲滴,今夜她注定要长醉。</p></p>

或许再见李瑄,又是三年以后。</p></p>

对她来说,三年太长,每一日都是煎熬,却还要强颜欢笑。</p></p>

微微醉的杨玉环,再看李瑄与李隆基谈笑风生的时候,竟然有一种害怕的感觉。</p></p>

她想到几天前的一个噩梦,她与李瑄分开,永远也不再见面。</p></p>

她在幽深的地方呼唤,回应的只是她的回声。</p></p>

这让她很害怕。</p></p>

在醉酒前,她深深地看了一眼正在与李隆基谈笑风生的李瑄,像将他英武不凡的最新面容,烙印在心中一般。</p></p>

贵妃本就不善饮酒,各种情绪和思绪,使她多喝几杯酒。</p></p>

“玉环今日怎喝这么多酒呢?快送玉环回宫!”</p></p>

李隆基见杨玉环将要醉倒,立刻向女官吩咐道。</p></p>

他与李瑄交谈,根本没注意杨玉环多喝酒。</p></p>

李瑄看到一脸媚态,双目迷离的杨玉环,心中也荡起一层涟漪。</p></p>

直到杨玉环被宫女扶着退去幕后,心中仍不能平静。</p></p>

好在杨玉环离场后,李隆基也觉得宴会上的兴致少了一半。</p>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那年华娱

做梦的木头

亮剑:我杀敌能爆航母

穷玩战术富玩火力

你管这叫创业?

大一大夫

慢性齿痕

红牛地瓜

七零军嫂狠又媚,京圈首长受不了

就是艾米呀

无情道不一直是合欢宗热门选题吗

陆啾啾从不啾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