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叶凋谢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01章 天宝九载,重要的抉择,大唐天将军,落叶凋谢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天宝九载,重要的抉择
天宝九载,重要的抉择</p>
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</p>
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</p></p>
在这花朝季节,杨玉环想曲江花开,李隆基决定提前返回长安城。</p></p>
对于华清宫的温暖,李隆基一再回首。</p></p>
那一夜的花火不忘,此是他享乐的天堂。</p></p>
他觉得自己的后半生,都将会如此,他与他的玉环娘子一起,春在长安,冬在华清。</p></p>
唯一的遗憾,就是岁做不饶人。</p></p>
在有限的岁月中,李隆基只想享乐。</p></p>
他在华清宫的时候,平均七日一朝。</p></p>
那时的文武百官认为是天寒地冻,圣人年纪大,不能伤害身体。</p></p>
平民百姓也能理解。</p></p>
六十多岁了,花甲之年。</p></p>
太宗皇帝活了五十二岁,高宗皇帝活了五十六岁,中宗皇帝活了五十四岁,睿宗皇帝活了五十五岁。</p></p>
百姓和大臣,都认为李隆基年纪大,颐养天年是常理。</p></p>
但回到长安,哪怕是春意洋洋的季节,李隆基也经常数日不朝。</p></p>
他可以起早,和杨玉环一起到太液池、曲江赏花。</p></p>
然绝对不会去参加早朝。</p></p>
此时朝堂不伦不类,首席宰相李林甫没有决策权,李瑄只是考核掉的官吏,有数百人。</p></p>
李瑄优先将诸科及第者、进士,安排到地方为官,然后才是门荫入仕者。平民百姓科举通往仕途的道路更宽。</p></p>
许多本无法及第者,都能踏上仕途。</p></p>
他们的质量,远远超过门荫入仕和举荐入仕的官吏。</p></p>
科举入仕,包括明经等在大唐的官员比例不到百分之十五。</p></p>
这种比例太低,李瑄将来一定大幅度增加。</p></p>
从明经到进士,及第数量扩大是必然的。</p></p>
如此情况下,更多的文人士子发奋读书,因为他们心中的希望在变大。</p></p>
当然,李瑄也在天宝八载的科举上,向文人士子提出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”能理念。</p></p>
进士科中,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锐意进取的年轻人,甚至刚刚及冠。</p></p>
他们天资聪颖,可能本就不适合做官,一辈子皓首穷经,对镜白发,是国家的损失。</p></p>
他希望这些满腹才华的落第者,不必过多拘泥于科举,也可以保命济生堂,学习医术。</p></p>
十年之内,若成为良医,依旧前途无量。</p></p>
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,这句话也表达了天下文人如果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,那么就希望在医学领域做出贡献,以拯救天下苍生。</p></p>
李瑄身为宰相,把相与医匹配在一起。</p></p>
就是希望大唐有朝一日,不缺少医生。</p></p>
甚至在大唐医道上,继往开来,无限升华。</p></p>
李瑄能地位和所作所为,使他的话语非常有信服力。</p></p>
有数百名年轻文人,转身进入济生堂,投身于医道之中。</p></p>
李瑄通过中书门下堂,将长安东的官家田地,再划十顷为药田。</p></p>
……</p></p>
常平新法,又经过一年多的布置,已经传遍天下郡县。</p></p>
由于常平新法在常平粮仓的基础上实施,每一郡,每一县。</p></p>
都有常平粮仓。</p></p>
使得常平新兵到位,法令至。就可以进行实施。</p></p>
李瑄在一年内,处死三名郡守,十七名阻挠新法县令,将他们的头颅传递诸道郡县。</p></p>
使得地方官吏知道李瑄要大开杀戒。</p></p>
但贪官污吏数不胜数,李瑄根本杀之不尽。</p></p>
他只能凭借常平新兵的告密。</p></p>
郡县在得知常平新兵是李瑄的密探以后,做什么事情,都防着常平新兵。</p></p>
而常平新军表面上只是收账的,没有更大的权力,无法干涉郡县政务。</p></p>
当一只大手遮蔽的时候,常平新兵也没有办法探索更多消息。</p></p>
通过百姓的打听,罪证又不足。</p></p>
李瑄杀人不是平白无故,也是讲证据的。</p></p>
但由于律法的严厉,官吏们还能老老实实,豪强大族忍痛。</p></p>
常平新法的成果竟然有上升的趋势。</p></p>
这让李瑄十分矛盾。</p></p>
百姓能不被豪强兼并,李瑄是开心的。</p></p>
但他的时间越来越少,这与他的理念,背道而驰。</p></p>
“相公,今年的梨树,好像有一枝枯萎了……”</p></p>
姜月瑶挺着大肚子,来到后花园,向在梨树下看书的李瑄说道。</p></p>
听到姜月瑶的话,李瑄才抬头。</p></p>
他之前没注意,确实有一枝梨花未开,还挺大的一枝。</p></p>
“梨树太老了,既然枯死一枝,就该将它剪去。”</p></p>
李瑄幽幽地说道,又长出一口气。</p></p>
不能再等下去了。</p></p>
终究要走那一步。如果不下定决心,他现在的光鲜,将犹如泡沫一般。</p></p>
看到姜月瑶抚摸着肚子,李瑄放下书籍,扶着姜月瑶到亭子下坐下。</p></p>
“差不多十天半月,我的孩子就要出世了。”</p></p>
李瑄半跪在地上,俯首听姜月瑶肚子中的动静。</p></p>
长安最好的稳婆,已经住在天水王府。</p></p>
随时准备接生。</p></p>
裴灵溪生子的时候,也是那稳婆接生的,卫生、技能,都是新法指导,李瑄放心。</p></p>
“不知相公希望是男是女?”</p>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