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叶凋谢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10章 四镇节度,控地万里,劲兵重镇,皆,大唐天将军,落叶凋谢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四镇节度,控地万里,劲兵重镇,皆

四镇节度,控地万里,劲兵重镇,皆在一身</p>

“李将军对国家的忠诚,朕早已知晓,诸卿有目共睹。”</p>

李隆基让李瑄平身。</p>

他还有重任要交给李瑄。</p>

因为他要让李瑄全心全力,为他打赢这一次唐蕃大战。</p>

在开元二十九年的时候,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率四十万大军压境,浩浩荡荡。</p>

一路入宁塞军,在攻积石军城不下后,转攻达化城,屠城中军民。</p>

一路入赤岭东山口,攻破石堡城!</p>

一路通过湟水,入安人军一带。</p>

当时,河陇瑟瑟发抖,由于河陇节度使盖嘉运沉迷酒色,醉倒在温柔乡中,致使河陇无调度,所有军城、守捉,自闭防守。</p>

许多百姓被吐蕃大军掠走。</p>

李隆基认为这是他的耻辱。</p>

当时只有一名连军使都不算的骑将,击退一部分吐蕃先锋。</p>

盖嘉运为遮蔽罪过,上奏一名那个叫臧希液的骑将,率五千士兵大破四十万吐蕃大军。</p>

但这种话,李隆基根本不信。</p>

因为吐蕃兵分数路,在唐境如入无人之地。五千士兵大破四十万,要辗转千里,在安人军,青海,赤岭,过黄河,宁塞郡,与不同的吐蕃军队进行飞一样的大战。显得河陇其他军队和废物一样。</p>

那样还会丢下石堡城吗?</p>

事实上,吐蕃四十万大军耀武扬威后,带着战利品从容不迫地退回九曲、青海,以石堡城为支点,建立屏障。</p>

开元二十九年的战斗,其实是李隆基的遗憾,失去击破吐蕃主力的好机会。</p>

现实力大减的吐蕃,再次顷国而来,李隆基不想再错过。</p>

“诸卿,王忠嗣去朔方、河东节度、支度、采访、营田大使后,谁可以担任这样的职务?”</p>

李隆基步入正题,向诸位大臣问道。</p>

“启奏陛下,臣认为两镇副使可以就任?”</p>

一名大臣出列向李隆基禀建议道。</p>

“看副使的资历,有领一军的才能,而非元帅之器。”</p>

李隆基当即否掉。</p>

其实河东副使韩休琳兼任兵马使,是为储帅,有儒将的风度,但李隆基不想用他。</p>

“启奏陛下,振武军使郭子仪状元及第出身,在边塞屡立功勋。”</p>

又一名大臣举荐。</p>

“立的都是小功勋,还检测不出有无这样的统帅能力。”</p>

李隆基对郭子仪不熟悉,说明郭子仪立下的都是一般功勋。</p>

“启奏陛下,河东兵马使李光弼富有韬略,能整训士卒,有王忠嗣的才干。”</p>

一名大臣试着说一句。</p>

“李光弼没经过几次战斗,不能服众。”</p>

他听说李光弼是王忠嗣一手提拔的亲信,只这一点他就不会考虑。</p>

“启奏陛下,安北副都护,朔方节度判官李暐在边境十几年,可有领一使的能力。”</p>

“李暐没有独自领兵的经验,还要历练一下。”</p>

李隆基回答。</p>

“启奏陛下,兵部员外郎、兵役使陈回光有主将的经验,可以外出为帅。”</p>

“陈将军可为朔方副使,还要再领一些战功为大使。”</p>

大臣们为了表现自己,让边将承恩,七嘴八舌地举荐大将。</p>

甚至连李瑄麾下的高秀岩、安思顺、王难得都被作为边帅候选人,李隆基以吐蕃事重拒绝。</p>

连十二卫大将军都有推荐,皆被李隆基一一否决。</p>

这样大臣们也没办法了。</p>

朝中也没有人有资格,文官想为将,先要去边疆,不可能一上去就任节度使。</p>

除非宰相亲自兼任节度使,和开元后期一样,李林甫亲自兼任河西、陇右两镇节度使。</p>

“左相,你有没有良才推荐?”</p>

李隆基问裴宽。</p>

“回陛下,先前臣考虑的大将,都不合陛下心意,所以心中已无人选。”</p>

裴宽起身回答。</p>

他十分好奇,一连二十几个人都被李隆基毫不犹豫地拒绝,李隆基到底心怡什么样的人?</p>

“右相呢?”</p>

李隆基又问李林甫。</p>

“回陛下,朔方、河东的骑兵,将至河湟一带与蕃贼战斗。为方便李将军指挥,臣建议让李将军兼任河东、朔方节度、支度、营田、采访大使!”</p>

李林甫起身拱手。</p>

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内心在叹气。</p>

李隆基一口气将大唐有资历任节度使的人都回绝了。</p>

这明摆着让李瑄兼任吗?</p>

起初,李林甫还不敢相信。</p>

看李隆基每回绝一次,就将目光停留在李瑄座位的方向,且每次回绝干脆利落。</p>

再加上李隆基说话时面带笑容,心中明显有人选。</p>

天下名将是数量的,能担任节度使,光战功、勇猛不够,还得有资历、智谋。</p>

李隆基接连否则,问到宰相的时候已经没有人选了。</p>

不可能随便拉一个都督,去任节度使。</p>

他揣摩圣意,觉得有九成概率,李隆基要让李瑄兼领河东、朔方两镇!</p>

李林甫知道李瑄不会领他情,但为迎合上意,弥补之前的过失,他只能无比难受地举荐李瑄。</p>

“右相言之有理!朕认为李将军的统帅能力,可再携带两方帅印,诸卿有无反对的?”</p>

李隆基见李林甫能举荐李瑄,觉得李林甫还是有能力和远见的。</p>

两人的默契感仿佛又回到从前。</p>

皇帝与首席宰相一唱一和,让整个朝堂惊呆。</p>

他们没听错吧?</p>

不仅是被李瑄整惨的李林甫举荐李瑄兼河朔两镇,李隆基还直接同意了。</p>

难道圣人忘了河东、朔方、河西、陇右,加起来一共多少兵马吗?</p>

陇右收复九曲后,经过一次扩军。</p>

现四镇兵马,加起来二十八万。占据十大节镇的一半还多。</p>

如果再兼任朔方、河东押蕃使,令诸羁胡州、胡部,洮阳郡的吐谷浑部,控制的兵马,最少再多五万以上。</p>

圣人会不清楚吗?</p>

有的大臣甚至有一种害怕的感觉,如果李瑄拥兵自重,天下有倾覆的风险。</p>

不过他们觉得李瑄一片赤诚,诗如其人,应该是忠肝义胆的大唐英雄!</p>

如果真被李瑄节制河朔,李瑄控制范围内的豪强要遭大罪了。</p>

也与朝廷有些大臣的利益不对。</p>

但李瑄就在朝堂上,他们哪敢去捋李瑄的虎须。</p>

遂大臣们将目光投向裴宽。</p>

因为是李林甫提出的让李瑄节制河朔,不论出于什么目的,他不可能劝阻。</p>

能说上话的,只有裴宽。</p>

其他如陈希烈、皇甫惟明这样的尚书,多半都会默许。</p>

至于那些被李林甫“立杖马”的谏官,也不会找李瑄不自在。</p>

“启奏陛下,李将军的统兵、谋略与勇猛,纵卫霍合力亦有不及。李将军胜战,损失多不及敌人十一。有此国士,国家的北方和西面,必定稳如泰山。臣附议右相的建议!”</p>

裴宽作为宰相,出列向李隆基说道。</p>

他终于明白李林甫为何会举荐死敌李瑄,因为他揣摩透圣人的心思。</p>

这条猜测很大胆,因为大唐自开国以来,从未有将领统领过如此多的兵马。</p>

唐初的行军大总管是一种临时的军事职务,战时任命大臣出征,战斗过后罢免,兵士归各折冲府。</p>

现在的军镇则是募兵,士兵都是常备军,由于节度使兼任支度使,使士兵极为依赖节度使。</p>

而且节度使很容易蒙蔽士兵,将天听阻拦在节镇之外,哪怕是假传圣旨,麾下的将士也无法辨清。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那年华娱

做梦的木头

亮剑:我杀敌能爆航母

穷玩战术富玩火力

你管这叫创业?

大一大夫

慢性齿痕

红牛地瓜

七零军嫂狠又媚,京圈首长受不了

就是艾米呀

无情道不一直是合欢宗热门选题吗

陆啾啾从不啾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