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水的石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4章 三跪九叩藏玄机——朝贡体系下的面子工程生态链,堪破三千世相,湿水的石头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三、朝贡暗流:礼仪夹缝中的博弈
康熙二十八年,俄国使臣戈洛文拒行三跪九叩,理藩院尚书佟国维急中生智:“西礼屈单膝,恰合‘一跪三叩’。”这场“礼仪改制”,揭开面子工程的弹性法则——规矩是死的,解释是活的。
正如《红楼梦》元春省亲,贾政跪在帘外称“臣草芥寒门”,却暗示女儿提携家族。朝贡体系中的语言艺术,尽在模棱两可间:乾隆接见马戛尔尼,将其“单膝跪”称为“英吉利国俗九叩”,既保天朝体面,又给洋人台阶。面子工程的至高境界,是让双方都觉赢了面子,实则暗度陈仓。
生存法则:学那荷兰使团,行吻手礼时高呼“万岁”,将西式礼节包装成“夷邦九叩”。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,规矩不过手中泥。
四、体系崩解:磕头外交的黄昏
道光二十二年,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拒跪,朝廷急调八十老臣耆英:“卿可代朕受礼否?”这荒唐一幕,终将朝贡面子工程扯下神坛。当炮舰轰开国门,三跪九叩成了最脆弱的遮羞布——磕头声再响,抵不过一声炮响。
《南京条约》签字时,英舰“皋华丽号”甲板上铺黄绸,假充御道。中方代表乍看以为是行跪礼之所,暗自松口气,哪知英人早备高背椅,逼其坐签条约。面子工程的黄昏,恰似颐和园石舫:看似龙舟,实为水泥,风吹雨打终露本相。
终极心法:朝贡如戏,唱不动时莫强撑。学那李鸿章访欧美,改长揖为握手,面子虽损,里子犹存。待黄绸褪色、玉阶生苔时,方知真正的体面不在膝盖弯折处,而在挺直的脊梁里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