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0章 吃点油水好过冬
哎呦薇薇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0章 吃点油水好过冬,被退婚后,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!,哎呦薇薇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娘,我给咱家人发月例银子吧!”
“哎呦,我的闺女,那地主老财家都不发月例银子,咱们就一农户发什么月例银子,得达官贵人家才发吧!”
“娘,你今天也看到了,我来钱快!”
“你来钱快那是你的,现在全家吃你的、用你的、住你的、花你的还不行嘛,还啥都不干领银子啊!”
“我的就是你们的嘛,没有你们,哪有我啊!”
樊翠英听着这话特别熨帖,感谢老天爷赏给她一个闺女。
真是贴心小棉袄。
“行吧,你给我们发多少?”
“大哥、二哥,一人一个月十两吧,你和我爹一人二十两,小山还是孩子,就一个月二两好了,花不完你们都可以攒着呀!”
“说好了啊,我就是中公,家里的生意赔赚都搁我这,年底给你们分红!”
“好好好,按你说的算!”
黄悦在天黑之前赶到了靠山村。
天气越来越凉了,她决定这次除了换猪板油以外,再把一些瑕疵棉布换给村民。
系统商城两米乘两米四的瑕疵细棉布十块钱一块,只有零碎的浅淡的花样,花色艳丽的更贵一些,而黄悦需要的就是这种没有特色的。
三块钱一斤的细棉布碎布头,村里人也很需要,她系统商城里的细棉布碎布头可不是锦绣阁里的碎布头。
锦绣阁里的只有一指宽,系统商城里标注的是最短的是二十厘米,黄悦买了一些碎布头验货,都没发现那么窄的,最短的也有三十厘米。
黄悦回到靠山村村尾惊呆了,她才去了镇上四五日吧,这已经盖起来的库房和宅子是怎么回事儿?
看来某特质是刻进骨子里的,比方说基建。
之前定好的四九给村民们换货,黄大山想着今日小月肯定会回来,就没去荒地里清理,把活交给了小明。
“大哥,这就水灵灵的盖好了?”
“嗯,咱们村的盖房队也回来帮忙了,这不,就差上梁盖瓦了!新砍的木头太湿了,得放上两三个月才能使用!”
“那黄花菜不得凉了啊!”
“这不跟你讨主意呢!”
黄大山想的是想办法慢慢地把木材烘干。
黄悦思考了一下,“大哥,你看这样行不行,咱们把村民手里的干木材换过来使用,用青砖换如何?”
“小月,你,又在想办法贴补村民。”
“天气越来越冷了,我想咱们村家家户户都能睡上火炕。”
“火炕?”
“取暖神器!等咱家搭上了你就知道了!刚好咱们村的盖房队回来了,教他们火炕正好。”
他们所处的地方,每年十月中旬就入冬了,冬季还漫长,有五六个月呢。
黄悦无法想象他们以前是如何过冬的,这么想的,黄悦就这么问了出来,“哥,咱们以前都是怎么过冬的?”
“咋地?都忘了!也是,以前的日子太苦了,屋子里能放个炭盆就不错了,都是咱们一家人盖一床被子,挤着过冬的。”
“盖一床被子?”
“咱们村现在好多人家还是盖一床被子呢!”
“大哥,那正好,这回我跟村民们用粮食换细棉布,换猪板油,大哥,人们呢?”
“绣花的绣花,打杂的打杂,盖房的盖房,捡山珍的捡山珍,入秋的农人哪有闲的。
我还听说,家里闲着的老人居然套着板车出去收粮了!
他们拿着碎大米去换其他村里的粮食回来,一斤换一斤,这一来一回净赚一斤碎大米呢!”
“他们还付出辛苦了呢,比不劳而获强多了!大哥,你去通知一下吧!”
“没问题,看我的,保准一刻钟人们都到齐!”
黄大山走出大门,看到玩耍的林大宝喊道,“大宝,帮大山哥哥去村里喊一遍呗,就说村尾黄家准备好换粮了!回头给请你吃糖!”
林大宝摇头,“大山哥,先给糖!”
“就知道你小子鬼精鬼精的!”
黄大山把自己收藏的几块奶糖都给了林大宝。
林大宝欢天喜地的去喊人。
黄悦刚好看到这一幕,“大哥,你下次打算用什么贿赂大宝?”
黄大山尴尬的摸摸鼻翼,“帮大宝减减肥!下次再说。都准备好了?”
“准备好了!我二十九再换棉絮,要不然太突兀了,一辆马车根本盛不了那么多的东西。”
在林大宝的嗓门下,人们很快就到了村尾老宅。
有的推着板车,有的背着竹篓,有的背着麻袋,大包小包,成群结队,好不热闹的都来了。
这个农历八月二十四他们盼了好久呢!
黄悦在大门口等着这些人。
“各位爷爷奶奶,大伯大娘,叔叔婶子,弟弟妹妹们,咱们先排队,我有话说。”
熙熙攘攘的人群,很快就排起了队伍。
村民们几次和黄家交易下来,发现,他们家居然是这小丫头在做主。
所以听到黄悦的声音,人们自觉地就听了起来。
黄悦满意的点点头,“我今天带回来一批猪板油,还是用粮食换,每家最多换五斤,两斤粮食换一斤猪板油。”
听到可以换猪板油,人群沸腾了!
乡亲们太缺油水了!
上次得到猪板油奖励的人家也需要,这年头,谁还嫌油多啊!
家里人口多,几斤油根本不够吃。
一斤粗粮六文钱,他们这是还没去皮脱壳的粮食,根本不值六文钱,居然能换到二十文一斤的猪板油。
后来居然每家每户都把猪板油换到顶格,这么便宜的猪板油,他们村最抠搜的人家都换了。
吃点油水好过冬。
黄悦继续说,“我还淘来一批碎棉布,一斤粮食换一斤碎棉布。”
听到这个,人们没什么反应,棉布虽然好,可是太碎了根本没法用。
镇上的碎棉布,他们都不去买,不合算,也不知道小月这次怎么换起了碎棉布,有那个粮食换精米不好吗?
黄悦一看人们的反应就知道他们误会了。
以为给他们的碎棉布是锦绣阁里那样的小渣渣,黄悦也没有解释,日久见真相。
他们会明白真香的。
那种棉布,柔软舒适,特别适合给小孩做衣服,几块差不多的棉布就可以给孩子做身衣服,一斤碎棉布最少能挑出两身呢,剩下的做袜子,做鞋面.....
黄悦接着说,“还有八尺长六尺宽的细棉布,三斤粮食换一条。
当然,之前东西怎么换的还怎么换。
想换什么都可以,排到谁了谁说话。”
很快,人们就都换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细棉布有人换到第一条,就一发不可收拾,太大了太软了太好看了。
黄悦觉得很素的图案,这里的村民感觉那都是达官贵人才能使用的东西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