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涩居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6章 声声慢,大宋河山,品涩居士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王棣很是矛盾,因苏轼而起。

这位大文豪才情万丈,为人豁达豪迈,但一生颠沛、仕途多舛,人生境遇终是不圆满的。

而这一切与王安石密不可分。可以这么认为,苏轼的仕途起伏正好与王安石变法的成败相辅相成。

神宗时期,新政从无到有乃至雷厉风行展开,作为旧党的苏轼因反对变法太急而外放杭州通判、被贬黄州;神宗皇帝殡天、王安石去世,高太后听政、司马光拜相,尽废新法,新党干将或去或贬,旧党人马入政朝堂,苏轼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,任未旬日,除起居舍人,迁中书舍人,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,知礼部贡举;待他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,认为其与所谓“王党”不过一丘之貉,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,对旧党执政后,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,由此,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,于是又遭诬告陷害,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,又不能见谅于旧党,因而再度自求外调,乃知杭州;元佑八年高太后去世,哲宗执政,新党再度执政,绍圣元年六月,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,再次被贬至惠阳;绍圣四年,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,在宋朝,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……

虽然大宋朝在华夏历史上的“国土面积”羞于启齿,但与唐代一样,是中国文学、艺术的鼎盛时期,涌现出大量影响深远的文学、艺术创作以及许多为后世所称道的文学家、艺术家。从范仲淹、欧阳修到王安石、司马光、苏轼等,“唐宋八大家”占了六人,更有数不尽的词人留下名篇无数。是时,星光璀璨,百花齐放。

只是,文人固有相亲,更有相轻。所谓“新旧党争”,所谓“元佑更化”,说到底既是政治理念相悖,又何尝不是文人之间的“争风吃醋”?

苏轼的仕途因王安石而跌宕起伏,王安石又何尝不是因旧党的围追堵截而使得变法之路一波三折?文人之争虽未见刀光剑影,却更为云谲波诡。

但王、苏皆是谠言直声、胸怀坦荡的正人君子,虽曾针锋相对,却终究一笑泯恩仇。

穿越之前的王棣,是个文学迷,也勉强算是文字工作者,尤其喜好宋词,很是诵读了多篇名作。制词大家如大小晏、李后主、柳三变、李清照、陆游、辛弃疾、姜夔等的名篇更是熟读多遍,最推崇的便是东坡居士。

苏轼此人,尽管在仕途中没有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,但并没有因为自己人生的跌宕起伏而就此消沉,反而乐在其中,拥有豁达的胸襟,展现出其豪迈慷慨和与众不同的气质。

文为心声,从他的文章中不难看出,这是个率真孤傲、豁达洒脱之人。也唯有如此,词坛方能留下多篇不朽之作。

他敬苏轼之才华无双,自也希望其有幸福美满的人生,至少能避免流放儋州之苦。

他不知道蝴蝶效应能对这个时空产生怎样的影响,又或许这本就是平行宇宙的某个位面,与原本的时空纵横交错,却互不影响?!

但,或许是能做些什么的,唯求心安。

至少就目前来看,已是有了不同于原本的历史轨迹。既如此,顺心意而为之吧。

此次杭州涝害固然损失惨重,后续进展却是不错。

期间的民乱被及时有效地控制,貌似消弭于无形。

灾民因灾后重建的如火如荼的进行而不至于人心惶惶,吃饭穿衣住房,始终是国人的追求,有了安身立命之处,大抵是不再思变的。

另外,“社仓”一事也提上了日程。

灾前,王棣在苏轼面前粗粗谈了谈“社仓”。

社仓,即义仓,但王棣口中的“社仓”并不等同于以往的社仓,二者有着本质之别。

隋代长孙平倡设义仓时即立仓于乡社。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劝课出粟及麦,于当社造仓窑贮之。即委社司,执帐检校。”此类设仓于社,并由社司管理的义仓就是后代的社仓。时社仓、义仓无别。唐贞观二年,戴胄奏请仿隋制,并正式以“社仓”命名,但实际上大多设于郡、县。宋代亦有义仓设于乡社者,亦称社仓。诏各地乡村立社仓,市镇立义仓。

此时的社仓也好,义仓也罢,皆为民营,效果远不如常平仓,聊胜于无罢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刚穿越,就继承了宗主之位

毛公子

易五行

财运快乐来

让你打职业,没让你开无双

我想我的笨比了

开局签到刑警队

我喝毛峰

美恐:我邪恶主教,开局驯服魔女

李茶德

四合院:霸道的人生

天青无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