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分零二秒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民国那些事7 天桥八大怪,九州民间志,一分零二秒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三章 绝艺凋零:碾碎在时代车轮下的江湖

民国十七年(1928年)的冬天格外寒冷。胜利唱片公司的麦克风对准焦金池时,拉洋片的唱腔突然变得干涩。\"往里头瞧又一篇\"的拖腔在录音室回荡,却没了画箱铜铃的和鸣。当唱片在王府井百货上市时,老观众摇头:\"这声儿像锯木头,哪有当年活色生香?\"

昭和十二年(1937年)的天桥改造计划,给艺人们套上了无形的枷锁。关德俊的\"赛活驴\"被限制在八尺见方的水泥台上表演,木跷防滑铁掌在光滑台面上打滑。最要命的是新颁的《市集管理条例》,规定\"异装表演需报备\"。当关德俊驮着官府批文的木牌演出时,观众嗤笑:\"这哪是赛活驴,分明是耍乌龟!\"

己丑年(1949年)冬月初八,\"大兵黄\"破天荒换了新行头。呢子军装挺括如刀,文明棍上的铜头锃亮。可当他开口时,往日犀利的骂词变成了:\"旧社会那个黑啊...\"围观的老街坊面面相觑,卖豆汁的老王头突然嚎了一嗓子:\"黄爷,您倒是骂呀!\"张宝忠浑身一震,浑浊的老泪滚过脸上的沟壑。次日,天桥管理处来人收走了他的文明棍。

最终章:市声渐远

1952年的推土机开进天桥时,朱绍文撒过字的土地被翻起三尺。有拾荒者在瓦砾堆里捡到半截木跷,上面的血迹已变成黑褐色。关德俊的孙子把这截木头雕成烟斗,七十年代却被文物贩子骗走,说是\"要送进民俗博物馆\"。

如今站在天桥艺术中心的玻璃幕墙下,恍惚间还能听见零星的市声:拉洋片的铜铃、醒木的脆响、木跷敲击石板的节奏。这些声音渐渐化作展厅里的数字投影,在精心调控的温湿度中,规规矩矩地演绎着曾经的江湖传奇。唯有老茶客知道,真正的天桥八大怪永远活在那个烟火缭乱的年代——煤油混着豆汁的香气里,破锣嗓子吼出的荒腔走板中,还有那些为了活着而绽放的惊世绝艺。

八大怪的故事在2008年被列入非遗名录,申报材料足有八斤重。只是不知道当后人翻阅这些精装图册时,能否触摸到竹篾扎制的驴头里,那些浸透汗水的生存智慧;能否听见白砂石撒出的文字里,藏着多少欲说还休的世道人心。也许民间艺术的魂魄,本就该带着三分油渍、七分尘土,在时光的长河里若隐若现,才是最好的归宿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兵起大渡河,石达开再建天国

北大荒

网游:开局倒欠系统千万经验值

程枫破浪会有时

型月,我成了圣谱人柱力?

怨之殇1

偏偏溺缠

彼时言末

假太监:掠夺气运从祸乱皇朝开始

青木流苏

疯子,不,我只是精神分裂

往生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