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 时之海
长生试剂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6章 时之海,长春宫小分队穿越如懿传,长生试剂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林母惊喜道:“小卫历史学得不错嘛。”
嬿婉学文化课的时候,就在课本中“清朝边疆政策与民族融合”这一节见过晗襄郡主和豫妃。
她还在下个章节“清朝中期的艰难探索”中,见过永靖皇帝、孝文毅太后博尔济吉特敖登和嘉庆皇帝这三个人。
她还能依稀记得课本对由永靖皇帝开启、孝文毅太后和嘉庆皇帝继续进行的“永嘉新政”的评价:一场自上而下的学习西方先进工业技术的探索,虽然未能触及根本政治体制,在法国大革命后渐渐式微,但这项改革促进了西学东渐,为之后的洋务运动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,有一定积极意义。
在时间的滚滚车轮面前,所有人都是匆匆过客。
德爷,全名叫做李有德,给众人准备了羊蝎子当晚餐。
酒足饭饱,几人坐在天井,一起吃着嬿婉从苏州带来的伴手礼糕点。两个小姑娘戴着耳机摇头晃脑,其他人随意聊着天。
林父知道卫嬿婉从前是昆剧演员,现在是戏曲老师,找话题道:“其实我也挺喜欢看戏的,不过是话剧。”
卫嬿婉说:“其实现在昆剧演员也有跨界演话剧的,尤其是一些本身以戏剧为主题的话剧,比如说咱们昆剧圈内一位大拿就演过《风雪夜归人》。”
两人又聊了几句,林父道:“我和我爱人最喜欢的,还是《法源寺》。我爱人是历史老师,觉得里头的一些角度很有意思。我是最喜欢谭嗣同那句,今生顶天立地,来世仗剑天涯,这是很难求得的境界。”
李有德去清了账目回来,没太听懂几人在聊什么,于是拿了块云片糕就抱着平板开始刷直播间。
他刷了一阵,看到一个玄学直播间,房间名叫“西子湖畔水娘娘庙”。
直播的是一位有些发福的中年女子,穿着普普通通的衬衫,身边围着一群猫,乍一看像搞流浪猫救助的。
李有德抱着平板凑到林若竹身边:“这个我听说过,很灵的,要不我点个灯牌,算算大姐你最近做灯光的那个剧能不能爆?”
林父不太赞成:“我不认为你的血汗钱应当花在这种封建迷信的事情上。”
林若竹干咳一声,眼睛看向别处:“我签了保密协议,只能告诉你,这种程度不用算,包扑的。”
李有德一脸意外:“这不是那个很火的那个什么传的姐妹篇,听说还请了好多明星,不至于吧。”
这时一旁吃糕点的林母也开口:“我也觉得这个剧不行,我跟你说阿德,这个剧原着就胡搞瞎搞,都不说思想问题,就原着把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抹黑了个遍,还把永靖皇帝都写夭折了,这剧就不能好。那句话怎么说来着,改编不是乱编,戏说不是胡说,这种剧要是火了,以后要误人子弟的!”
李有德不死心,还是花了二十块巨款点了粉丝灯牌,得到一个连麦机会。结果直播间刚显示‘有德之人’点亮灯牌连上麦,还没提问,那女子就说:“不响。”
林若竹顿时有了兴趣:“哇这确实有两把刷子嘛。”
那女子接着说:“腐朽的故纸终究会被扫进垃圾堆,陈旧的枯骨见不得阳光,天上的天人总有五衰之时,踩在地上的日常才是奇迹。”
这云遮雾罩的一番话引得评论区议论纷纷,那女子却不再多说,只道:“下一个。”
两日后,告别了林若竹一家,卫嬿婉坐上了去京市的高铁。
京郊有一个很小的景点叫做“田亦墓”,原是明朝一个宦官的墓穴,清朝时,官府这个墓的上方建了一个停放棺椁的义庄。后来在清末一次地震中,义庄垮塌,当时清政府已经无力管这些小事,就随他去了。直到解放后,政府组织考古队进行了一次文物发掘、保护的行动,才碰巧挖出田亦墓。而当时考古队在墓中发现了两口棺材,一口棺材是较好的杉木,另一口则是普通的薄木棺材,但奇怪的是,那口薄木棺材上有贴了符纸的痕迹,且有一部分朽烂,从中长出了一种菌类,经生物学家证实,这种菌类是一种已经被人为灭绝的毒菇“岭南震颤梦幻孢子菌”,理论上应当多生在南粤一带而非北地。
经过一些技术手段的验证,考古队证实那杉木棺材属于墓主田亦,另外一口则大致可以判断来自于清朝中期,参考县志后基本确定那薄墓棺材在当时那座义庄中停放,因为地震掉进了前朝宦官的墓穴中。
出于“最小干预原则”,考古队并没有打开这两口棺材,而是把两口棺材一同安置在墓穴中。
不过按照一些都市传说,那口薄木棺材被挖出来时,曾有人听见棺材中传出指甲划拉木板的声音,后来从棺材里又溢出了黑泥,所以考古队才不敢开棺。
由于这些颇有猎奇色彩的传说,时不时会有一些博主或者都市传说爱好者来到此处,但大部分人都是在墓穴上方拍拍照,很少有人下到墓中。
田亦墓因为规模小,只有一名老者兼任售票员和保安,那老者养了一条癞皮狗看门,嬿婉进 门的时候,狗忽然汪汪叫起来。
老者呵斥道:“罗存钱!坐!”
那癞皮狗“呜呜”两声,夹着尾巴坐下了。
卫嬿婉下到墓穴中。
墓穴没有照明设备,阴冷,黑暗。
卫嬿婉静静站着,一片寂静中,突兀地想起“刷拉刷拉”的噪音,像指甲刮在木板上。
黑暗中传来“咕噜噜”的响声,卫嬿婉能感觉到一层黏腻的泥浆漫过鞋面。
她没有一丝惧意。
这个腐朽、僵死的存在已经被人民踩在脚下数百年,没什么可怕的。
她开口: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但物质和意识不一定同步发展。不过,事物的发展,是波浪式前进,螺旋式上升,道路是曲折的,前途是光明的。你可能在某些时候沉渣泛起,但终将被扫入故纸堆。”
噪音叫嚣得更加疯狂,但一切最终归于平静。
主任的声音响起:“虽然在意料之中,不过还是要说一声恭喜。”
嬿婉问:“能不能彻底灭了祂?”
主任道:“天道、气运之子、侵蚀者,本就是一体的,何况祂的死已经被夺取,永远达不到死的真实,应该是会活到你们这个世界的尽头吧。”
嬿婉走出墓穴,那老者正在给售票处边上一棵梨树施肥。树上的梨将熟未熟,有的还带着青色。
嬿婉经过梨树时,树上突然跳下来一只猫,正落到卫嬿婉怀里。
那猫的耳朵上被剪去一角,应是被绝育后放归的流浪猫,此刻趴在卫嬿婉怀中,似乎打定主意要巴上这个长期饭票,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卫嬿婉,发出娇嗲的叫声。
嬿婉无奈地叹了口气,打手机给父母商量养猫的事情。
接下来的几日,嬿婉找了个地方寄养那只猫,自己在京市玩了一圈,还买票回了趟紫禁城——现在该称作故宫博物院了。
曾经的高墙宫苑如今成了平民百姓踏足之地,嬿婉觉得挺好,这座宫殿,终于被归还到它真正的主人手中。
她在一处石凳上小坐歇息时,忽然,有人叫了她一声:“不好意思小姐,能不能帮我们拍下照?”
她答应了一声,抬头一看,愣在原地。
虽然面前三名女子长相完全不同,可是她几乎瞬间笃定,面前三人,就是富察琅嬅、璎珞和明玉。
她机械地站起来给她们拍了合影,接着听见自己开口,声音迟疑:“冒昧问一下,你们……贵姓?”
三名女子有些意外,但其中一名年长些的女子还是回答:“我叫傅容音,这位是魏璎珞,这位是明玉。”
一阵阵酸涩涌上鼻腔,卫嬿婉压下泪意,微笑开口:“很高兴认识你们,我是……卫嬿婉。”
“我是魏嬿婉。”
(正文完)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