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楠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0章 宋义:风云乱世中的跌宕人生,古今名人记,念楠方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宋义率领楚军行至安阳时,却突然下令军队停留不前,这一停就是四十六天。宋义的这一决定让楚军上下都感到十分困惑,尤其是项羽,他急于与秦军决战,为叔父项梁报仇。

项羽多次向宋义进言,认为应该迅速渡过漳水,与赵军内外夹击秦军,必定能大破秦军。然而,宋义却有着自己的打算。他认为秦军攻打赵国,若秦军胜利,必定疲惫不堪,此时楚军再趁机出击,可坐收渔翁之利;若秦军失败,楚军则可趁势西进,直捣咸阳。因此,他想等待秦赵双方两败俱伤后再采取行动。

宋义不仅按兵不动,还在军中举行盛大的宴会,为自己的儿子宋襄送行。宋襄要去齐国担任相国,宋义亲自将他送到无盐,大摆宴席,饮酒作乐。而此时的楚军士兵们却面临着寒冷和饥饿的困境,军中士气逐渐低落。

项羽对宋义的行为极为不满,他愤怒地对将士们说:“将戮力而攻秦,久留不行。今岁饥民贫,士卒食芋菽,军无见粮,乃饮酒高会,不引兵渡河因赵食,与赵并力攻秦,乃曰‘承其敝’。夫以秦之强,攻新造之赵,其势必举赵。赵举而秦强,何敝之承!且国兵新破,王坐不安席,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,国家安危,在此一举。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,非社稷之臣!”项羽的这番话,道出了许多楚军将士的心声,也为他后来采取行动埋下了伏笔。

第五节:帐中喋血

项羽见宋义执意按兵不动,心中杀意渐起。在一个清晨,项羽趁宋义还在营帐中熟睡,带领几名亲信闯入宋义的营帐。项羽手持宝剑,愤怒地指责宋义贻误战机、不顾士兵死活。宋义还未反应过来,项羽便一剑砍下了他的头颅。

项羽提着宋义的头颅走出营帐,对楚军将士们宣布:“宋义与齐谋反楚,楚王阴令羽诛之。”将士们对宋义的滞留行为本就心怀不满,此时见项羽斩杀了宋义,大多表示愿意听从项羽的指挥。项羽随后派人向楚怀王报告了此事,楚怀王无奈之下,只好任命项羽为上将军,统领楚军。

宋义的死,标志着他在反秦斗争中的短暂政治生涯的终结。他的战略设想或许并非毫无道理,但在当时的情况下,他未能充分考虑到楚军内部的复杂情况以及项羽的强烈求战欲望,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。而项羽在斩杀宋义后,掌握了楚军的大权,他将带领楚军走向怎样的未来,成为了当时天下人关注的焦点。

第六节:历史评说

宋义的一生,充满了跌宕起伏。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在乱世中崭露头角,得到了楚怀王的重用,本有机会在反秦斗争中大展宏图,却最终因与项羽的矛盾以及自己决策的失误而命丧黄泉。

从积极的方面来看,宋义确实有着一定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。他早期在项梁军中的表现以及对局势的分析,都显示出他对兵法的深刻理解。他提出的等待秦赵两败俱伤再出击的策略,从理论上来说,有一定的合理性,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战略选择。

然而,宋义的失败也有其必然性。他在掌握楚军指挥权后,未能妥善处理与项羽等将领的关系,忽视了项羽急于复仇和求战的心理,导致内部矛盾激化。同时,他在安阳的滞留,虽然有其战略考虑,但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楚军士兵们的处境和士气,使得军心不稳。此外,他在为儿子送行时大摆宴席,这种不顾士兵疾苦、贪图个人享乐的行为,也严重损害了他在士兵们心中的形象。

宋义的故事成为了秦朝末年反秦斗争这段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插曲,他的经历也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思考。在乱世中,一个将领不仅要有卓越的军事才能,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,才能带领军队走向胜利。宋义的悲剧,也从侧面反映了秦朝末年反秦斗争局势的复杂性和残酷性。

金句分享:

“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”: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意思是打了胜仗之后,如果将领骄傲,士兵懈怠,那么就一定会失败。这体现了宋义对军队状态与战争胜负关系的一种认知,强调了将领和士兵保持警惕、不骄不躁对于军队战斗力和战争结果的重要性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列车求生:开局一辆报废火车

鱼儿童画

重生到游戏入侵五年前

咎若风

紫色星辰下的约定

羡渊ABYSS

儿子忌日你缺席,离婚后哭什么

唐小糖

重生之带着剑三系统穿咒回

顾冥冥

以捕快之名

我是傻呼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