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清皓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8章 继续昨天的内容,深秋情结,陈清皓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程晓蓉上学后很少回家,家里东屋只有程晓菊一个人居住,眼看冬天就要来了,程启琨惦记着老妹妹,担心屋子里冷,怕她挨冻。征兵体检结束回到医院的第二天该他值夜班,次日下夜班他赶紧去煤站给老妹妹买了一吨大同块煤,找个开拖拉机的朋友帮忙送到了家里,又请人在东屋炕沿底下砌了一个炕炉子。
等过了立冬程晓菊才开始生炉火,白天阳光充足,屋里不是很冷,为了节省煤块白天不生火,晚饭后,她生好炉子,再把被子铺好,然后出去跟伙伴玩一会儿,等回家睡觉被窝也暖和了。可等她回家时不知怎的炉火灭了,只好重新再生火,一打开炉盖她发现炉膛里湿漉漉的,而且底下的炉灰也是湿的,她顿生疑心,到了次日晚上,程晓菊生火后看了一会儿,等炉火烧旺了,程晓菊假装出去,藏在院子旮旯暗处,一会儿便轻手轻脚偷偷从门缝往里看,发现大嫂端着一瓢水进了东屋,程晓菊突然闯进来,正看见大嫂往炉子里浇水,程晓菊当时就急了,高声斥责大嫂,说她使坏心眼儿,大嫂被抓个正着,竟腆着脸说“你二哥偏心眼,就只给你买煤,为什么不给我们买?”程晓菊理直气壮地说:“你一点道理都不讲!我二哥本来是想多买些煤,大家都烧,可他的钱也不多,还要供我二姐上学,还得给我大哥一些攒着还账;再说他之前看过你们西屋和锅灶了,他说你们人多,你总是用西屋的锅灶烧火做饭,炕很热乎,屋里也暖和,根本也用不着再烧炉子。东屋这边的锅灶你从不烧火,炕是凉的,屋子也是冷的,我一个人怎么住?你天天来东屋感觉不到冷?”程晓菊越说越气,拉着大嫂到院子里,故意高声大嚷起来,说当嫂子的干这种缺德事,让大家评评理。左邻右舍听到姚彩茹跟程晓菊又在干仗,便过来劝解,这时程启发也从门外进来了,大家听了事情的原委都议论纷纷:“当嫂子的怎么对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这样啊!太过分了!”程启发脸上有点挂不住,就打了姚彩茹一个耳光,吼道:“混蛋!你再欺负老妹妹看我不揍扁了你!”众人赶紧上前把程启发拽到东屋,把姚彩茹推进西屋,又劝住了程晓菊,才各自散去。
再说程启琨,碰巧他往家里送煤那天,梅艳冬到高阳镇医院来找他,结果没见着,程启琨刚一进医院门诊大厅,药房值班的大姐把他叫住说:“程大夫等等!今天上午有个非常俊俏的姑娘来找你,高挑个儿,穿着高跟鞋,挎着小包,我问过她,说是你的朋友,她写了一封便信让我转交给你,”程启琨接过信说了声:“谢谢大姐!”转身便走,“那姑娘可漂亮呢!呵呵呵!”大姐还说呢。根据大姐的描述,程启琨知道来人一定是梅艳冬,因为她说了过几天一定会来看他,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。程启琨心想:“人家大老远的来看自己还白来了,觉得很对不住她,其实自己心里还是挺喜欢她的。”他到宿舍打开信一看,是梅艳冬到医院后没见到他临时写的,用的是药房的纸和笔,大意是让他下个青山县城大集日去小吃摊找她,她跟他说过每逢县城大集日她都去帮人家烙肉饼的,信上写明了小吃摊位置,他决定县城大集日去看她。
县城的集市很热闹,熙熙攘攘到处都是人,根据她写的位置,程启琨很容易就找到了小吃摊,一个大帐篷里面摆放着几张桌子,顾客几乎都坐满了,程启琨看了半天也没有梅艳冬的影子,他跟一个端盘子的小姑娘一打听:“你们这不是有个叫梅艳冬的姑娘吗?今天怎么不见她?”小姑娘说:“听说最近她家里有事不能来了,”他又问她:“那她下个大集日会不会来?”那小姑娘说:“这个我也不清楚,”程启琨又向小姑娘询问了梅艳冬家的住处,然后骑车去她家找她。到了村庄里边,根据那小姑娘提供的线索,程启琨三拐两拐便找到了梅艳冬家门口,他在附近来回转悠了几次,也不敢去敲门,只能望门兴叹,有个热心老大娘问他:“小伙子你找谁家?”他客气地说:“哦!不找谁,不找谁,没事,没事,谢谢!”说完赶快走了,可惜他没有别的办法跟梅艳冬联系,也只好算了。
前文说过,等征兵体检结束了程启琨和闫思琴老师正式见面,不凑巧的是,闫老师去县文教局举办的音乐培训班学习了,所以他俩见面的事又耽搁了。因为程启琨和闫老师只是一面之缘,而后没有再接触过;最近跟梅艳冬在一起的感觉倒是很好,是那么自然、放松,他很喜欢她,而且他俩还有过激情的拥抱,他对她真动心了,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对一个女人有过这样的感觉,她就是他的初恋。但是他不知她到底是怎想的?想等她来医院看他时表明心意,如果两人都有意的话,就把关系定下来,也不用跟闫老师见面了。可惜那天梅艳冬专程到医院没见着他,县城大集日他去小吃摊找她也没见着,就像他跟闫老师一样,俩人见面本是很简单的事,可总是前赶后错不得机会。
程启琨只能等下一次县城大集日再去找她,不管梅艳冬在不在小吃摊他一定要去,因为程启琨能找她的途径也只有这一条了。
(待续)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