萌晓晓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章 华佗妙方解心律之疾,华佗神医的传世秘方宝典,萌晓晓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适用人群:痰郁火动型室性早搏患者。

益处:可化痰泻火,行气消滞,有效改善室性早搏症状。

注意事项:方中药物多燥湿化痰,易耗伤阴液,阴虚者慎用。

八、黄连生脉饮

原料:黄连5 - 10克,黄芪20克,党参15克,麦冬10克,五味子6克,丹参15克,苦参15 - 20克,当归10克,酸枣仁15克。

- 黄连: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

- 黄芪: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。

- 党参:健脾益肺,养血生津。

- 麦冬:养阴生津,润肺清心。

- 五味子: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

- 丹参: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养血安神。

- 苦参:清热燥湿,杀虫,利尿。

- 当归: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
- 酸枣仁:养心补肝,宁心安神,敛汗,生津。

制法:每日1剂,水煎,分早中晚3次服。7天为1疗程。服药1 - 4个疗程。

主治:益气养阴,清心活血。主治早搏。适用于气阴两虚,兼有心经有热、血脉瘀滞的早搏患者,常表现为心悸、气短、心烦等症状。

验效:治疗早搏357例,用本方随证加减:气虚甚者党参易人参5克,加炙甘草6克;胸闷憋气加瓜蒌皮、郁金;心痛较甚者加延胡索、水蛭5克;高血压加天麻、钩藤。结果:显效49.9%,有效35.3%,无效14%,恶化0.8%(3例),总有效率为85.2%。对照组(用心律平)总有效率为61.7%。两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,p < 0.05。本方对心气虚证总有效率为96%,对气阴两虚证总有效率为78.5%,均高于心瘀阻证,p < 0.05。

适用人群:气阴两虚兼心经有热、血脉瘀滞的早搏患者。

益处:综合多种功效,对早搏有较好疗效,且在某些证型上优于心律平。

注意事项:黄连苦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
九、半夏菖蒲屑

原料:生半夏、生菖蒲各等分。

- 生半夏: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,外用消肿止痛。

- 生菖蒲:开窍豁痰,醒神益智,化湿开胃。

制法:上药研极细末,密封贮瓶备用。使用时取末少许,吹入患者鼻腔,取嚏3 - 8次。通过取嚏刺激经络,以期达到调整气机、开心气、调心律的目的。

主治:开心气,调心律。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。适用于气机不畅,心窍闭阻导致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,此类患者可能伴有胸闷、心烦等症状。

验效: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(无其他心脏严重合并症,多次用压眼球、按摩颈动脉窦方法治疗无效者),取嚏5 - 10次,13例恢复正常,1例无效。

适用人群:无严重心脏合并症且常规物理方法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,尤其适用于辨证为气机不畅、心窍闭阻者。

益处:提供了一种非药物口服的治疗方式,对于特定类型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有较好的即时效果。

注意事项: 生半夏有毒,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,避免药物误入口腔、眼睛等部位。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,若出现不适,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
十、疏郁宁心汤

原料:郁金10克,丹参10克,黄连5克,法半夏10克,酸枣仁10克,炙甘草15克。

- 郁金:活血止痛,行气解郁,清心凉血,利胆退黄,可疏解肝郁气滞。

- 丹参: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养血安神。

- 黄连: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此处清心中之热。

- 法半夏: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,可化痰湿。

- 酸枣仁:养心补肝,宁心安神,敛汗,生津。

- 炙甘草:补脾和胃,益气复脉,调和诸药。

制法:每日1剂,水煎3次,分次口服,1个月为1疗程。多次水煎可充分提取药物有效成分。

主治:行气活血,清化痰热,安神定悸。治疗心律失常之痰郁气滞型。适用于体内有痰热、气滞血瘀,导致心神不宁而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,这类患者常伴有胸闷、心烦、苔黄腻等症状。

验效:本方临床治疗心律失常108例(包括冠心病、心肌炎、高血压性心脏病、风心病及原因不明引起的房性早搏、室性早搏、房室交界性早搏及室上性心动过速、窦性心动过速等)。治疗结果:显效34例,有效66例,总有效率为92.6%。

适用人群:痰郁气滞型心律失常患者,涵盖多种心脏疾病及不明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。

益处:能综合调理气机、痰热与血瘀,对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,改善患者症状。

注意事项:黄连苦寒,易伤脾胃,脾胃虚寒者慎用;法半夏燥湿,易耗伤阴液,阴虚者宜慎用。

十一、升心率汤

原料:附子10克(先煎2小时)、肉桂3克,补骨脂10克,黄芪20克,丹参20克,降香5克。

- 附子: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,但有毒,需先煎2小时以降低毒性。

- 肉桂: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,温通经脉,引火归元。

- 补骨脂:补肾壮阳,固精缩尿,纳气平喘,温脾止泻。

- 黄芪: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。

- 丹参: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养血安神。

- 降香:化瘀止血,理气止痛。

制法:煎剂。每日1剂,附子先煎2小时,余药共煎20分钟,滤出药液150ml,次煎20分钟,滤药液150ml,混合后分两次口服。15天为1疗程。先煎附子可确保用药安全,使毒性降低。

主治:温阳益气,化瘀通脉。主治缓慢型心律失常。适用于阳气虚弱,兼有瘀血阻滞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,这类患者常表现为畏寒肢冷、胸闷、心悸等症状。

验效: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36例(包括窦性心动过缓,病态窦房结综合征,可疑病窦、房室传导阻滞)。中医分型有:阳虚挟瘀6例,气虚挟瘀17例,气阳两虚挟瘀13例。治疗后显效18例;有效15例,总有效率91.67%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。胸闷、头晕平均消失时间6.5天。治疗前平均心率每分钟55.63 ± 7.25次,治疗后为每分钟65.72 + 6.32,p < 0.01。

适用人群:阳气虚弱、瘀血阻滞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。

益处:可有效提升心率,改善患者因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的胸闷、头晕等不适症状。

注意事项:附子有毒,务必严格按照先煎要求操作,避免中毒。热证、阴虚阳亢者忌用。

十二、益气活血通阳方

原料:红参6克,白术12克,茯苓15克,桂枝18克,丹参20克,炙甘草8克。

- 红参: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益气摄血。

- 白术:健脾益气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。

- 茯苓: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。

- 桂枝:发汗解肌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,平冲降气,此处温通心阳。

- 丹参: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养血安神。

- 炙甘草:补脾和胃,益气复脉,调和诸药。

制法:每日1剂,水煎2次,分2次服。

主治:益气活血,温通心阳。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心脾阳虚型。适用于心脾阳虚,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,这类患者常伴有神疲乏力、畏寒肢冷、腹胀便溏等症状。

验效:若肢冷汗出者,加制附片;心悸者加合欢皮、炒枣仁;胸闷者加瓜蒌皮。治疗房室传导阻滞20例,结果:心电图均恢复正常,症状全部消失,平均治疗时间为16.5天。

适用人群:心脾阳虚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。

益处:能有效改善心脾阳虚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,恢复心脏正常传导功能,缓解相关症状。

注意事项:桂枝辛温,热证、阴虚阳盛者慎用。

十三、加味参附汤

原料:人参12克,附子15克(先煎2小时),干姜12克,桂枝15克,丹参30克,川芎10克,檀香12克,薤白15克,甘草10克。

- 人参: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。

- 附子: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,先煎以减毒。

- 干姜: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
- 桂枝: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。

- 丹参: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养血安神。

- 川芎: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

- 檀香:行气温中,开胃止痛。

- 薤白:通阳散结,行气导滞。

- 甘草:调和诸药。

制法:每日1剂,水煎2次,分2次服。

主治:温阳益气,活血行气。治疗房室传导阻滞。适用于阳气虚弱,气血不畅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,这类患者常表现为畏寒肢冷、胸闷心悸等症状。

验效:治疗23例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,并与西药(异丙基肾上腺素1mg,阿托品10mg静滴)19例作对照。结果:两组分别为有效12例、4例;无效11例、15例;提示中药参附汤组疗效优于西药组。

适用人群:阳气虚弱、气血不畅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。

益处:相较于西药,对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有更好疗效,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。

注意事项:附子有毒,需严格先煎;方中多温热药物,热证、阴虚阳亢者忌用

十四、加味参附汤

原料:人参12克,附子15克(先煎2小时),干姜12克,桂枝15克,丹参30克,川芎10克,檀香12克,薤白15克,甘草10克。

- 人参: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能峻补人体阳气,恢复心脏推动气血运行的功能 。

- 附子: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,其性大热,为温阳要药,但有毒性,必须先煎2小时以降低毒性 。

- 干姜: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协助附子增强温阳之力,加强心脏阳气的恢复 。

- 桂枝: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,可促进气血运行,温通心脉,改善心脏血液循环 。

- 丹参: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养血安神,能改善血液瘀滞状态,减轻心脏负担 。

- 川芎: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,增强丹参活血化瘀的功效,使气血运行更加通畅 。

- 檀香:行气温中,开胃止痛,可理气宽胸,缓解胸闷不适症状 。

- 薤白:通阳散结,行气导滞,能通胸阳,散阴寒之凝结,使气机通畅 。

- 甘草:调和诸药,缓和药性,同时也有一定的益气和中作用 。

制法:每日1剂,水煎2次,分2次服。通过水煎煮,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,两次煎药后分服,以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持续作用 。

主治:温阳益气,活血行气。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。适用于阳气虚弱,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。这类患者往往表现出面色苍白、畏寒肢冷、神疲乏力、心悸胸闷等症状 。

验效:治疗23例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,并与西药(异丙基肾上腺素1mg,阿托品10mg静滴)19例作对照。结果显示,中药加味参附汤组有效12例,无效11例;西药组有效4例,无效15例。提示中药加味参附汤组疗效优于西药组。表明该方在改善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方面,相较于所对比的西药,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。

适用人群:主要适用于辨证为阳气虚弱、气血不畅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,尤其适合那些不耐受西药副作用或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。

益处:为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中药治疗选择,相较于特定西药,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,提高心脏传导功能,缓解相关症状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。

注意事项:

- 附子有毒,必须严格按照先煎2小时的要求进行煎煮,以确保用药安全。若煎煮时间不足,可能导致中毒反应,如口舌麻木、头晕、心慌等 。

- 方中药物多为温热之品,热证、阴虚阳亢者忌用。此类人群服用后可能会加重体内热邪,导致烦躁、口干、咽喉肿痛、鼻出血等症状 。

- 在服药期间,患者应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,如有不适或异常,应及时就医 。不同的人群对应的药物也有所不同。一定要根据医生给的建议,合理用药。

真可谓医者仁心,华佗的每一次救治,都会留下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。

那还是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,有位老者长期被房室传导阻滞所困扰,时常感到心悸胸闷,身体日渐虚弱。家人虽四处求医,却始终不见好转。华佗游历至此,听闻老者的病情后,前往其家中诊治。华佗详细询问了老者的日常症状、生活习惯等,发现老者平日畏寒怕冷,四肢冰凉,且面色苍白无华,断定其为阳气虚弱、气血不畅所致。

于是,华佗运用自己的医学智慧,开出了加味参附汤的药方,并耐心教导老者家人如何正确煎煮药物,强调附子先煎的重要性。老者按照华佗的嘱咐服药一段时间后,症状逐渐减轻,精神也越来越好。村民们看到老者的变化,纷纷对华佗的医术赞不绝口。华佗不仅凭借精湛的医术为老者解除了病痛,还将正确用药的知识传授给村民,让大家对中药的使用有了更科学的认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天生废灵根?全仙门求我别飞升

迁忧

雪中:掠夺词条,从武帝城开始!

得鹿梦鱼呀

我见过很多神豪,他们都叫我神豪

蛋迷十五

快穿之得闲

卫咦呼

分手后,竟被高冷医生御姐爱上了

鸢尾之梦

模拟星铁:奇迹归你,死亡归我

九银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