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 华佗针对婴幼儿腹泻临床验方
萌晓晓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4章 华佗针对婴幼儿腹泻临床验方,华佗神医的传世秘方宝典,萌晓晓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【制法】诸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。用时取药末0.1~0.3g,置于脐窝内,并以胶布固定,1~2天换药1次。
【主治】丁香散的主要作用是温中止泻。它通过脐部给药,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所,发挥温阳散寒、止泻的功效。适用于小儿泄泻,尤其是脾胃虚寒型泄泻,也可用于食积型泄泻。脾胃虚寒型泄泻患儿可见大便清稀、完谷不化,食积型泄泻则可能伴有腹胀、腹痛、口臭等症状。
【注意事项】使用时要确保脐部皮肤清洁干燥,若有破损、感染等情况不宜使用。胶布固定要适当,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导致药物脱落。
【验效】用此方此法治疗年龄1个月至4岁小儿泄泻321例,其中脾胃虚寒型泄泻215例,食积型泄泻106例。治疗结果为:痊愈221例,有效92 例,无效8例。
六、丁桂散
【原料】【丁香、肉桂各等份】
【制法】上药共研细末,过120目筛,每次取2~3g敷于神阙穴,外用胶布固定,每隔8小时换药1次,3次为1疗程。
【主治】丁桂散以温中止泻为主要功效。适用于小儿泄泻,通过神阙穴给药,借助穴位的经络传导作用,达到温阳止泻的目的。适用于各种虚寒性小儿泄泻,患儿表现为大便稀溏、腹部喜温喜按等。
【注意事项】换药时要注意观察脐部皮肤情况,若出现红肿、瘙痒等过敏反应,应立即停止使用。同时,在治疗期间,要注意患儿的腹部保暖。
【验效】上方治疗小儿泄泻100例,年龄多为2个月至3岁。治疗结果为:痊愈94例,无效6例。
七、小儿敷脐散
【原料】
【吴茱萸、苍术、干姜、白术各等份】
【制法】上药共研细末,过120目筛装瓶备用。每次取1~2g,黄酒调匀,贴敷脐中,纱布覆盖固定,每日1次。
【主治】小儿敷脐散具有温中止泻,燥湿健脾的功效。主要针对婴幼儿腹泻,通过脐部给药,起到温阳散寒、燥湿健脾的作用。适用于因脾胃虚寒、湿邪内阻导致的腹泻,患儿症状可见大便稀溏、色淡不臭,伴有食欲不振、神疲乏力等。
【注意事项】使用黄酒调匀药物时,要注意黄酒的用量,避免过干或过湿。若患儿对黄酒过敏,可改用其他液体(如温水)调匀。同时,注意观察脐部皮肤反应,如有不适及时处理。
【验效】用此法治疗300例婴幼儿腹泻,其中1岁以下者76例,1~ 3岁154例,3岁以上者70例。治疗结果显示:轻型腹泻治愈率100%,重型腹泻治愈率为85.7%。
八、健童散
【原料】【淡干姜、鸡爪黄连、五味子、肉桂、吴茱萸、龙脑】
【制法】上药以4:4:4:2:2:1比例配制成散剂。每取1~2g填患儿脐窝,然后放五味子1粒于脐窝正中,伤湿止痛膏固定,按揉片刻,隔2~3 日换药1次,连用2次为1疗程。用药期间,每日按揉脐部3~5次。
【主治】健童散能够调和肠胃,敛脾止泻。适用于小儿腹泻,通过脐部给药和按揉,调节肠胃功能,收敛止泻。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小儿腹泻,可改善患儿大便次数增多、质地稀溏等症状。
【注意事项】使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时,要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是否有过敏反应。按揉脐部时要注意力度适中,避免损伤患儿皮肤。
【验效】以此法治疗小儿腹泻800例,并设对照组(口服抗生素) 200例,结果分别治愈716例(占89.5%)、75例(占37.5%),显效42例(占5.3%)、32例(占16%),有效17例(占2.1%)、30例(占15%)。
华佗针对这类病的小故事
传说有一次,华佗路过一个村庄,听闻村里有许多婴幼儿都患上了腹泻,家长们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。华佗心疼这些孩子,便主动为他们诊治。他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症状,结合中医的理论进行辩证分析。对于一些脾胃虚寒型腹泻的孩子,他选用了具有温阳散寒功效的药物,精心调配后让家长给孩子服用;对于食积型腹泻的孩子,则运用消食导滞的方剂。同时,他还教给家长们一些简单的护理方法,如给孩子腹部保暖、合理调整饮食等。经过华佗的悉心治疗和指导,孩子们的腹泻症状逐渐减轻,家长们对他感激不尽。从此,华佗的医术和医德在当地传为佳话,他也更加致力于用中医的智慧为百姓解除病痛。
以上这些华佗的临床验方,为治疗婴幼儿腹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,但在实际应用中,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,以确保安全有效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