萌晓晓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4章 支气管哮喘,华佗神医的传世秘方宝典,萌晓晓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华佗临床验方如下:

一、小青龙汤

【原料】:麻黄(去节)9克,芍药9克,细辛3克,干姜3克,炙甘草6克,桂枝(去皮)6克,五味子3克,半夏(洗)9克。麻黄可宣肺平喘、发汗解表;芍药能养血敛阴,与麻黄等辛散药相伍,防其发散太过伤阴;细辛助麻黄、桂枝解表散寒,还能温肺化饮;干姜温中散寒,协助温肺化饮;炙甘草调和诸药;桂枝解肌发表,与麻黄协同增强发汗解表之力,且温通阳气;五味子敛肺止咳,防止肺气耗散;半夏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。诸药配伍,共成温肺化饮、解表散寒之剂。

【制法】:

- 水煎法:把上述药材放入砂锅中,加适量水,以没过药材2 - 3厘米为宜。浸泡30 - 60分钟,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。先用大火将水烧开,再转小火慢煎30 - 40分钟,取汁。【日1剂,分2 - 3次温服,6剂为1疗程】。温服有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温肺化饮、解表散寒功效,减轻对肠胃的刺激。

- 口服液制法:按古方剂量,经现代工艺提取、浓缩、调配制成口服液。【每日3次,每次1 - 2支,服用1 - 3周】。口服液服用方便,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人群。

【用途及对应人群】:主要用于温肺化饮,兼解表寒。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,症状为【咳喘,痰多而稀,舌苔白滑或兼恶寒发热无汗者】。这类患者多因外感寒邪,内有水饮,寒饮搏结,致使肺失宣降而引发哮喘,常见于体质偏寒、易受外寒侵袭者。

【注意事项】:

- 麻黄有兴奋中枢神经与升高血压作用,高血压、心脏病患者慎用。如需使用,需在医生密切监测下,严格控制剂量与疗程,防止血压波动、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。

- 半夏有毒,炮制及使用时须严格按剂量,清洗干净,避免中毒。使用中密切观察患者,若出现口舌麻木、咽喉肿痛、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,应立即停药并采取解毒措施。

【验效】:张建国等用本方治疗30例,总有效率为86.7%。张氏指出本方治疗外源性哮喘的效果明显好于内源型和混合型。陶凯等加黄芩、苏子、莱菔子、丹参等治疗支气管哮喘,取得良好疗效。

二、玉涎丹

【原料】蛞蝓二十条,浙贝母15克。蛞蝓能清热祛风、消肿解毒、破痰通经;浙贝母可清热化痰、散结解毒,二者合用,共奏清热化痰定喘之效。

【制法】:先将蛞蝓用清水洗净,去除体表黏液,注意操作时避免损伤蛞蝓。然后将其切碎,尽量切得细碎。把浙贝母研磨成粉末,与切碎的蛞蝓充分拌匀,制成绿豆大丸子。

每服1.5 - 3克,日服2次,连服1 - 3个月或更长时间。制作过程要注意卫生,保证丸子大小均匀,以准确控制剂量。

【用途及对应人群】:用于清热化痰定喘。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,症状为痰多,口干,舌红苔黄腻者。这类患者体内痰热蕴结,痰热阻滞气道,肺失清肃,从而引发哮喘,常见于体质偏热或嗜食辛辣油腻食物者。

【注意事项】:

- 蛞蝓生长环境潮湿阴暗,可能携带寄生虫或病原体,使用前确保来源清洁卫生,最好高温处理或消毒,防止感染其他疾病。

- 对浙贝母过敏者禁用。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,避免过敏反应。

【验效】:上海华山医院用本方治疗64例,总有效率为81.2%。哮喘急性发作时,因《玉涎丹》即刻疗效不显着,需并用定喘丸、定喘汤。经定喘汤治疗后,再用《玉涎丹》控制发作。非发作期或发作轻者,可并用河车大造丸、金匮肾气丸、二冬膏等辅助治疗,提高疗效。

三、劫喘丸

【原料】:椒目240克,炒苏子200克,炒地龙200克,五味子200克,淫羊藿160克。椒目利水消肿、降气平喘;炒苏子降气化痰、止咳平喘;炒地龙清热定惊、通络平喘;五味子敛肺滋肾、生津敛汗;淫羊藿补肾阳、强筋骨、祛风湿。诸药合用,共奏化痰降气平喘之功。

【制法】:将上述药材研为细末,研粉过程要保证药粉细腻均匀。然后用炼蜜为丸,炼蜜时掌握好火候,制成每丸重10克的药丸。发作期每日3 - 4丸分服,缓解期每日2丸分服。20天为1疗程。制作时注意卫生,防止污染,保证药丸质量。

【用途及对应人群】:用于化痰降气平喘,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,无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,都可改善症状。尤其适用于脾肾两虚,痰气上逆所致的哮喘患者,这类患者常伴有气短、乏力、腰膝酸软等症状。

【注意事项】:

- 对其中某些药材过敏者禁用。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,避免过敏。

- 服药期间忌辛辣、油腻食物,以免影响药效,加重脾胃负担,导致生痰生热。

【验效】:治疗85例,结果:基本痊愈28例,显效47例,无效10例,总有效率为88.3%。

四、苏前全剂

【原料】:苏子、前胡各10克,马兜铃、川贝、地龙、甘草各6克,白蒺藜、白鲜皮各15克,苦参3克。苏子降气化痰;前胡降气化痰、疏散风热;马兜铃清肺降气、止咳平喘;川贝清热化痰、润肺止咳;地龙清热定惊、通络平喘;甘草调和诸药;白蒺藜平肝解郁、祛风明目;白鲜皮清热燥湿、祛风解毒;苦参清热燥湿。诸药配伍,共奏清热化痰,解痉平喘之效。

【制法】: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,加适量水,水煎至600毫升。注意观察水量和火候,避免煎干或煎糊。每日1剂,分3次服,儿童减半。儿童用药时,家长需严格监督,确保按剂量服用。

【用途及对应人群】:用于清热化痰,解痉平喘,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,尤其针对体内有热,痰热互结,阻滞气道而致哮喘者,这类患者常伴有发热、咳嗽、痰黄等症状。

【注意事项】: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天生废灵根?全仙门求我别飞升

迁忧

四合院:妙笔神探李天佑

墨一圈

雪中:掠夺词条,从武帝城开始!

得鹿梦鱼呀

我见过很多神豪,他们都叫我神豪

蛋迷十五

快穿之得闲

卫咦呼

分手后,竟被高冷医生御姐爱上了

鸢尾之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