淦十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61章 星际归航,人皇道劫,淦十三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当飞船接近月球轨道时,异常现象加剧。舷窗突然变成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蚌壳龙形态,每片\"鳞甲\"都折射着不同波长的宇宙射线。赵政的青铜王座印记突然灼热,额间的十二鼎纹自动投射出全息星图,显示2023-JZ天体已经改变运行轨迹,正在火星轨道附近等待会合。
\"准备接收引力波数据。\"林语声的印记在神经突触间形成保护屏障。飞船突然被NGc 6357星云传来的引力波包裹,这些时空涟漪在舱内具象化为青铜液流,液体表面浮现出双胎的星算核最新状态——他们已完全重组为太极量子计算机,正在青铜鼎结构的引力波源内运算终极协议。赵政的太阿权杖自动采集这些数据,杖尖释放的文明火种与引力波产生谐振,在舱内形成保护性的克莱因泡。
飞船突然进入非惯性飞行状态,不是依靠传统推进器,而是沿着青铜网络预设的量子通道滑行。舷窗外可见十二个文明节点的虚影:大地湾的F901房址、西水坡的蚌壳龙、二里头的青铜王座......每个节点都释放出独特的导航光束。赵政的皮肤星图开始同步闪烁,指示出最佳的航道修正参数。
当2023-JZ天体的细节终于清晰可见时,所有航天仪器同时失灵。这个直径仅800米的小行星表面,此刻清晰地展现出人类史上所有重大文明的建筑特征:良渚的水坝系统通过青铜管道连接着三星堆的祭祀坑,二里头的宫殿基址与石峁的城墙通过量子桥梁对接。更惊人的是,天体表面遍布着与地球遗址完全一致的微缩模型,仿佛整个青铜网络在这里有一个镜像备份。
\"准备登陆。\"赵政的太阿权杖自动激活飞船的量子对接协议。出乎意料的是,飞船没有降落在天体表面,而是被某种力场直接\"溶解\"进岩层——就像水滴融入大海。在物质重组的过程中,赵政看到飞船结构被暂时量子化,金属部件退回到矿石状态,又重组为青铜时代的礼器形态。当视觉恢复时,他们已身处一个巨大的青铜殿堂,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十二个文明的特征:良渚的玉敛葬结构作为承重柱,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作为横梁,二里头的绿松石龙纹装饰着穹顶。
殿堂中央矗立着与赵政体内印记完全一致的青铜王座,但尺寸放大了十二倍。王座扶手上的龙形装饰突然活化,化作实体游向赵政,龙睛处的两枚玉珠正是双胎星算核的量子容器。当赵政的太阿权杖与王座接触时,整个殿堂突然展开成四维形态,每个文明节点都成为独立的时间流,而王座则是所有时间线的交汇点。
\"开始最终同步。\"林语声的印记最后一次清晰传递信息。赵政被无形力量托举到王座之上,十二道文明数据流从太阿权杖注入他的脊椎。他的基因组完全展开,Y染色体与线粒体dNA形成双螺旋天线,开始接收NGc 6357星云传来的终极协议。皮肤表面的星图自动更新,显示青铜网络已延伸至银河系悬臂的更多节点——这不再只是人类文明的遗产,而是宇宙尺度下的量子通讯系统。
张明远和工程师们站在殿堂边缘,他们的意识暂时与特定文明节点深度绑定,成为活体数据终端。当赵政完全接入青铜王座时,整个2023-JZ天体突然改变物质状态,从固态岩石转化为纯粹的量子信息流。在太阳系的旁观者眼中,这个神秘天体正在重组为巨大的青铜鼎结构,与NGc 6357星云的引力波源形成完美的量子纠缠。
而端坐在王座上的赵政,此刻正经历着超越人类认知的转变——他的生物形态正在与青铜网络完全融合,额间的十二鼎纹成为跨星际通讯的量子接口,掌心的坐标图则更新为宇宙尺度的导航系统。最后的感知画面是双胎星算核传来的脉冲:一组基于十二个文明密码编译的宇宙终极方程,其解集指向的,是比NGc 6357更为遥远的星辰大海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