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古都华桂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章 孤影侠踪:韩娥的悲苦童年,剑隐红装女侠韩娥,作者古都华桂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从至正二年(1342 年)起,黄河开始泛滥,多处决堤,致使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等省份频繁遭受水灾,百姓流离失所,其中不少人逃荒至新都,被称为“流民”。

尽管官府通过里、社及其规定对居民和流民进行严格管控,但仍有一些生活无以为继的流民和贫民铤而走险,上山为匪或入室盗窃。韩立带领捕头衙役四处抓捕,致使监狱人满为患,然而百姓的反抗情绪却愈发高涨。

韩立目睹这一切,心中愈发苦闷。

至正八年(1348年)春,韩立不愿再为官,助纣为虐,于是辞官来到成都度缘桥隐居。

初秋,韩立的妻子杜氏生下一子,取名为太和。隆冬时节,韩新泽在成都病逝。

韩立扶着父亲的灵柩,带着妻儿回到保宁府高乾山近水村韩家沟。韩成和王氏带着小韩娥悲痛欲绝。在乡亲们的帮助下,韩立安葬了父亲。此后,韩立和妻儿便在韩家沟居住下来,与哥嫂相互扶持,依靠耕种祖上留下的几亩山地艰难地度日。

这一年,韩娥年满九岁,韩立开始为她启蒙,讲述木兰、杨家女将、卓文君、蔡文姬等故事,小韩娥听得兴致勃勃。

各地物价不断上涨,韩成、韩立两家六口人的生活越来越艰难。入秋以后,韩立带来的银两快要告罄,他与哥哥商量,决定到顺庆路(又称果州,今四川南充)去跑几趟买卖,赚钱养家。王氏和杜氏也分别拿出自家首饰,交与兄弟俩变卖,作为本钱。

韩成、韩立采购了海椒、核桃、烤烟、蚕丝和药材,雇了十匹骡子,将这些土产运到嘉陵村。他们在江边雇了一条船,载着这些土产品顺流南下,不几日便到了顺庆路。

凭着父亲韩新泽昔日的关系,韩成、韩立很快便找到了买家,换了些绸缎和至元宝钞。他们在茶馆小坐,与茶客闲谈时,了解到重庆路粮食欠收,便将绸缎和至元宝钞换成大米,雇船运到重庆路。

韩成、韩立将满载粮食的货船停在朝天门码头附近,韩成叫韩立在船上留守,他自己上岸寻找买家。

韩成信步来到重庆路盐运司,说来真是巧了,在衙门口,竟然遇见了曾经在先父手下当差的王启岩。

他乡遇到恩公的儿子,王启岩别提有多高兴了,当时便拉着韩成的手回到家宅,叫下人准备酒菜,为韩成接风。

席间,王启岩谈了些韩新泽对他的提拔和关照之后,便问韩成:“公子怎么又来重庆路?”

韩成答道:“老弟有所不知,我实在不满新都县达鲁花赤排挤汉人的做法,回到保宁府老家隐居。”

“你兄弟韩立近况如何?”王启岩问。

韩成回答说:“小弟也厌恶了缉捕匪盗的差事,辞去了典史职,回乡与我耕种为生。”

接着,韩立又谈了父亲亡后,生活困难,无奈贩粮的情况。

王启岩唏嘘之后道:“韩兄莫急,小弟蒙恩公推荐,现在担任四川行中书省盐课提举司提举,掌管商运商销。目前,湖北一带闹红巾军,前线正需要粮食,你不如和籴,我以盐引作为补偿,准你贩卖食盐。”

当时,王启岩掌管着顺庆场、保宁场、嘉定场、长宁场等盐场的生产和转运。韩立因为父亲曾任盐运司副使,对贩盐渠道再也熟悉不过了,于是满口答应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暗体

沣水森

一开心门,修仙有成

尺鹤

重生1977:鸡蛋换老婆,知青姐妹饿坏了

小扑街

我在凡人作妖的那些年

抄书的孔乙己

爱去跳舞的生活

跳舞的作家

你娶平妻我高嫁,奉旨和离你哭啥?

小兔叽爱码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