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尘张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74章 夏莺的针织厂遇到了瓶颈期,黄土女儿情,浮尘张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很久没有叙说夏莺这个身段残疾的女子了,差点被我们所遗忘了,不知她的近来情况如何,有必要再了解她的生存状态和个人命运吧?
是否还记得,那个始终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夏莺?她曾经开过一家小卖部,后来又毅然决然地开起了针织厂。
小卖部虽然还在继续经营,但由于夏莺实在太过忙碌,根本无暇顾及,所以只好拜托母亲代为照看。其实,夏莺这么做并非没有原因。她深知母亲生活不易,一直以来都依靠姐妹们的接济过日子。为了让母亲能够有一些自己的零花钱,不必总是依赖他人,夏莺才决定让母亲帮忙照看小卖部。
毕竟,每个人赚钱都很辛苦,更何况夏莺的姐妹们还要供着一个在省城里读书的妹妹。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,夏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能为母亲减轻一些经济负担,也让她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。
姐妹们后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,终于得知了冬梅其实是她们的亲妹妹。这个消息让她们感到既惊讶又欣喜,仿佛是命运的安排,让她们在茫茫人海中再次相遇。
从那以后,姐妹们之间的默契更加深厚了,就像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一样。她们不约而同地决定共同承担起供妹妹上学的责任,因为她们深知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,也希望妹妹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。
干爸虽然嘴上说着不要管冬梅,但实际上他的内心也是非常高兴的。他看到姐妹们如此团结一心,为了妹妹的成长而努力,感到无比欣慰。或许他一开始有些犹豫和顾虑,但现在他已经完全被姐妹们的真诚和善良所打动。 于是,姐妹们和干爸一起,默默地为冬梅创造着良好的学习环境。她们会关心她的学习情况,鼓励她追求自己的梦想,还会在生活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。而冬梅也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亲情,她倍加珍惜与姐妹们相处的时光,努力学习,不辜负大家的期望。
再说,冬梅的念书很能行,和秋凌相比,不分上下,尤其在文学和艺术方面非常特长。
只是两姐妹有不同的地方,秋凌天资比冬梅聪慧,但不用功,但冬梅不光天资聪明,还非常刻苦用功,在学校高三年级中也是名列前茅的,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。
姐妹们更是引以为豪,但平时很少标榜,毕竟冬梅送给了干爸王德富了,名义上的干爸的女儿嘛。
夏莺老是记挂着冬梅,经常委托玉宝去城里给冬梅汇款邮寄些衣服之类的东西。夏莺后来的生意不如以前了,关键是顾客的需求量减少了。
随着时代的变化,人们的穿着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着,原来一段时间人们流行穿毛衣,可突然人们不想穿毛衣了,代替毛衣的是皮衣和其他较为时新的服装。自然夏莺的针织厂生意渐渐衰颓,不过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正流行穿毛外套,这种毛衣穿在一些城里有身份有地位的女人身上的确更显得耀眼,但销售量太小了。夏莺成天思考着针织加工厂未来发展方向。
玉宝最能理解莺儿的心思,看见她愁眉不展的,就关切地问她有什么想法吗?
莺儿对玉宝说:“拿现在的情况看,针织厂恐怕不能继续开办下去了,究竟以后怎么办?我真的没有了主意。”
玉宝劝说她不要过于着急,只要用心思考,还有许多适合他们干的事情的。
夏莺对他说:“我想了好长时间,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呀!”
玉宝说不要老是呆在家里,闭门造车,而是要出去看看,才能决定以后干什么事情了。玉宝的话真的提醒了她,她的心里很快萌发了走出去转转看看的念头。
说心里话,夏莺长这么大了,除过以前去过黄城县城,再就没去过稍微大一点的城市。玉宝的话让她产生了走出去的宏大理想,如今恐怕要实现了。可是,她是个残疾人,平时坐着轮椅,要出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。如果她真想出去的话,务必有人专门陪护她。
于是她就直接问玉宝:“就凭我这个样子,想出去走走,也是很困难的,不如算了吧。”
玉宝说:“不能算了,说出去就出去,由我陪伴你还不行吗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