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9章 “三本账”
跃九万里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69章 “三本账”,穿越60年代,不留遗憾,跃九万里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\"马上来!\"孙玄头也不抬地应道,笔下不停,最后一段他写得格外谨慎,只陈述事实,不妄加评判。
写完最后一个句号,孙玄长舒一口气,吹干墨迹,把三页报告仔细折好塞进内兜。煤油灯里的油已经烧下去一大截,窗外的天色也亮了起来。
饭桌上摆着一盘咸菜,几个玉米面窝头和冒着热气的小米粥。
大哥孙逸已经坐在那里,正就着咸菜啃窝头,见孙玄进来,扬了扬下巴:\"赶紧吃,我今儿得早点去厂里交接。\"
孙玄抓起个窝头咬了一大口,玉米面的粗糙口感让他想起昨天在坝子公社看到的那些劣质种子。
吴红梅给他盛了碗粥,小声问:\"报告写完了?\"
\"嗯,\"孙玄拍拍胸口,\"待会儿直接给吴书记送去。\"
孙逸闻言抬起头:\"记住,只说你看到的,别的什么都别提。\"
\"我知道。\"孙玄三两口喝完粥,起身去里屋换衣服,他选了件半新的蓝色中山装,又把报告重新检查一遍,确认无误后才出门。
清晨的县城已经开始苏醒,巷口的老槐树下,几个老人正在打太极拳,动作缓慢而沉稳。街上已经有赶着牛车去集市的农民,车轱辘在土路上压出深深的辙痕。
孙玄走过国营饭店门口,排队买早点的人群已经排到了马路上,蒸笼里冒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格外显眼。
路过供销社时,孙玄看到几个妇女围着公告栏指指点点,最新一期的《人民日报》贴在玻璃橱窗里,头版头条是醒目的\"农业学大寨\"标语。
孙玄不禁想起坝子公社门口那条横幅,胃里一阵发紧。
县政府大院的铁门已经开了,主楼前的空地上停着几辆自行车,孙玄的摩托车还停在昨天的位置,车座上结了一层薄薄的露水。
吴书记的办公室亮着灯,孙玄轻轻敲门。
\"进来。\"
吴书记正在批阅文件,见是孙玄说道:\"报告写好了?\"
孙玄从内兜掏出那份还带着体温的报告,双手递过去:\"写好了。\"
吴书记接过报告,快速浏览了一遍,脸上看不出喜怒:\"嗯,先放我这,你去忙吧。\"
离开书记办公室,孙玄长舒一口气,走廊上已经热闹起来,各科室的人陆续到岗。
大办公室里,王二林正端着搪瓷缸子喝茶,见孙玄进来,眼睛一亮。
孙玄冲他眨了眨眼,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桌,王二林会意地笑了笑,没有立即跟过来。
靠窗的位置阳光正好,孙玄拉开抽屉取出工作日志,开始整理今天的采购单。
办公室里其他人也都各忙各的,老张在核对账目,小李在写着什么东西。
孙玄翻开农机配件采购清单,却忍不住想起家里柜子中那些鹿茸。
他悄悄抬眼看向王二林,后者正假装专心看文件,但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笑意,让孙玄确信昨晚那份厚礼绝非偶然。
窗外,县政府大院的喇叭突然响起,开始播放《东方红》的旋律。孙玄收回思绪,低头继续工作。
晚上,孙逸提着个蓝布包袱,跟在孙玄身后穿过县委家属院的林荫道。
包袱里是两根用红纸包好的中华烟,还有两瓶西凤酒,这礼在1968年的小县城里,算得上重了。
\"就是前面那栋。\"孙玄指了指不远处一栋灰瓦平房,比起周围其他干部家的小楼,马部长住得相当简朴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