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乐公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804章 雨夜,平瑶乐,于乐公子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众位爱卿,朕今晨展阅了国子监丞孙重才卿家所呈之奏疏,其言颇为新颖,令朕心生涟漪。孙卿提议,于国子学殿堂之上,别开生面,增设一科,名曰‘贪腐之鉴’,意在广开才俊之眼,使之洞悉贪腐之万般伎俩与最终恶果,冀望以此警钟长鸣,尤是警醒我朝百官,使其心存敬畏,行止有矩。
朕细品其意,颇觉意味深远。试想,若世间万民,尤是那些即将步入仕途、肩负社稷重任之青年才俊,皆能洞悉贪腐之害,犹如明镜高悬,照见幽暗之处,岂非一大善举?如此,或能于根源之处,铲除贪腐之萌芽,清风正气,自此蔚然成风。
故而,朕欲借此朝会之机,与诸卿共商此议。此举是否可行,又当如何细致规划,使之既能传授知识,又不至于流于表面,真正触及人心,成为一股涤荡尘埃、净化官场之风?望诸卿畅所欲言,集思广益,共谋良策,以安社稷,以慰民心。”
在安嘉杰执政的第四个春秋里,皇朝仿佛被温柔的风轻抚,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图景。他御宇四方,不仅稳固了边疆,更以铁骑与智慧,开疆辟土,让安朝的疆域如日中天,辽阔无垠。国内则是政通人和,百姓安居乐业,市井间洋溢着祥和与富足的气息,这四年,被后世誉为安朝自鼎立以来,最为辉煌的黄金时代。
尽管帝王的决策中,包含了一抹难以言喻的决绝——将挚爱的母后与并肩的皇后送往遥远的东北边陲,这一举动在外人看来或许冷酷,却未能在民间激起丝毫涟漪,更未损及他明君的光辉形象。百姓们以淳朴之心,感知着皇恩浩荡,他们相信,在帝王的深谋远虑之下,每一道旨意皆有其不可言说的深意与牺牲。因此,对安嘉杰的敬仰与赞美,如同春日里细雨绵绵,无声却滋养着每一寸土地,每一颗心田。
这段历史,被时光细细雕琢,成为了一段传奇。在史书的篇章中,安嘉杰不仅是一位开疆拓土的雄主,更是一位心怀天下、忍辱负重的明君。他的故事,如同璀璨星辰,照亮了安朝的天空,也永远镌刻在了人们的心中。
闻听皇上安嘉杰那番掷地有声之语,众人无不面色骤变,仿佛寒风吹过湖面,激起层层惊澜。贪墨之行,虽为官场暗流,却也是人人讳莫如深的隐秘疮疤。而今,皇上竟欲将此等污浊之事置于光天化日之下,无异于亲手揭开皇权的华丽袍袖,露出内里斑驳的伤痕,此举之大胆,令人瞠目结舌。
转念一想,若此风一旦盛行,学子们耳濡目染,将朝堂阴暗视为处世之道,未来官场,岂非更添几分诡谲与复杂?那将是何等光景,让人不禁心生忧虑,仿佛预见到一片混沌未明的仕途迷雾,正悄然笼罩在每一个有识之士的心头。
皇上的决定,无疑是一把双刃剑,既锋利地刺向腐败的根源,又微妙地考验着帝国的智慧与勇气。众人面面相觑,心中五味杂陈,既为皇上的决心所震撼,又为即将到来的变革而忐忑不安。这不仅仅是一场对贪腐的宣战,更是对帝国未来走向的一次深刻拷问。大部分人都认为孙重才该死,想升官是想疯了!竟然上了这样的奏疏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