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东厂(2 / 2)

让张让退下后,刘宏便拿起了那份考核名单看了起来。看着张让理清划分好的考核士人名单,以便刘宏区分士子各自属于哪一世家,对张让的能力刘宏倒也欢喜的紧。</p>

早已经心知肚明的刘宏还是面色微怒。但是刘宏知道自己根本无力改变现在的状况,天底下的书籍都掌握在世家豪强手里,更何况目前的局面从光武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。</p>

“在西汉时期做官是靠拼学问。在东汉时期完全改变了,之所以有这种转变,是因为光武帝是靠着世家豪强的支持取得的天下”</p>

“尤其在东汉后期想要做官,则主要靠拼爹、拼关系。主要有四方面原因。”</p>

“一是东汉初谶纬盛行,儒家六经贬为“外学”,不再受重视;二是东汉后期政治腐败,外戚、太监干政,任人唯亲;三是社会长期稳定造成阶层固化,社会上层数世为官,人脉资源、受教育程度、财力等都是底层平民没法儿比的,其子弟入仕为官的机会相对多得多;四是制度原因,也是最根本的原因,汉朝官员选拔主要以察举征辟制。察举是各州郡长官向上举荐本地贤才,包括举“孝廉”等;征辟是皇帝、三公等直接从各地邀请贤才入仕。察举征辟对读书人来讲则是被动的,一个人学问、才能、品行再好,若不被州郡长官举荐,不能闻名于朝廷,也没有入仕的可能。”</p>

想到了这些,刘宏无奈的摇了摇头,同时更加坚定的要改变这一切。</p>

“哎,说汉灵帝是东汉最后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,那是在不触动世家利益的情况下。黄巾起义在交通不发达,通讯不方便的东汉末年,能够同时在全国各地爆发,并且如此大规模的爆发,这其中没有世家的豪强的推动会有可能吗?黄巾起义,党锢解除,地方豪强拥有了兵权”刘宏内心想道。</p>

“我一定要改变这一切”刘宏握紧拳头嘟囔道。</p>

“来人,让荀侍中陪朕去太学府”刘宏吩咐道。</p>

…………太学府…………</p>

司徒胡广看着台下的众多考生们,内心还是无比欣慰,桓帝时期太学生达三万多人,空前绝后。恒帝下旨党锢以来,全国二百多个名士被抓捕,最后有大人物出面担保,虽然没有被诛杀,可从此这二百多个名士都上了朝廷的黑名单,永远不许做官。太学生们也就一哄而散,如今皇帝诛杀宦官,解除党锢,太学一定会重现昔日荣光。</p>

“司徒,陛下来了”太学府的官员急忙向胡广禀报。</p>

听到官员的话,胡广连忙起身去见刘宏。</p>

“臣,参见陛下”见到刘宏,胡广连忙行礼。</p>

“无需多礼,朕只是来看看”刘宏摆了摆手,继续说道:</p>

“恒帝时期太学生多达三万,而如今只有这区区不到700人,伯始,慈明,朕打算让慈明以侍中身份任祭酒,朕想要恢复太学曾经的荣光,不知道两位以为如何”刘宏开口道。</p>

刘宏内心清楚,一但太学真的发展起来,一定会被世家豪强所不许,为什么恒帝时期能有三万多学子,还不是因为这些学子们背景不够强大,那些有真才实学又有操守、不愿意给权贵送钱或没钱可送的读书人,包括太学生在内,没有被举荐的机会了吗?他们怎么办呢?没有办法走上仕途,于是他们抱团取暖,就比如李膺,曾经就是太学团体中的小团体的核心人士。</p>

这就是刘宏对世家豪强的第一次出手。</p>

士子们的力量不容小觑,他们的背后并不是没有势力,只不过再那些世家豪强眼里不值得一提,可如果联合起来,联合在刘宏身边,那发挥出的力量不容小觑。</p>